【急救知識】碰撞跌倒亂急救 傷上加傷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意外發生時,不論肌肉拉傷或軟組織受損,應如何急救?患處腫脹時應熱敷抑或冷敷?無論是運動員、家庭主婦,任何人都應好好學習基本的急救常識,否則會令傷勢惡化。

 

【急救知識】碰撞跌倒亂急救 傷上加傷

 

傷肩包手掛 三角巾須繞過頸打結

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院長蕭粵中表示,當上肢或前臂受傷,如手骨骨裂、膊頭甩骱等,便需用上手掛,三角巾應繞過頸部打結,「簡單來說,由頸部承擔上肢重量,減輕痛楚」。蕭看相片後,指出陳恒鑌的三角巾未有繞過頸部,卻綁在身體兩側,其中一邊的巾更滑落至左手上臂位置,不能承托患處。

包紮出錯,會否加重患處傷勢?蕭粵中表示,即使在包紮處以橫闊帶加固,但若包紮方法出錯,會失去保護作用。香港紅十字會醫護服務部核心講師兼國際紅十字會全球急救資源中心急救師資培訓師周昭榮謂,「如果『亂包』手掛,但沒有令到傷者增添痛楚、加劇傷勢,並沒有問題;最擔心是『亂包』過程中有不恰當的移動,令傷勢惡化。」

 

【有片】紅十字會示範撼頭骨折正確急救方法

 

 

蕭粵中,運動消閒,紅十字會,撼頭,骨折,急救,包紮
蕭粵中(受訪者提供)

 

 

「亂包」不當移動 傷勢惡化

周昭榮補充,以敷料止血及包紮外傷後,如傷勢不嚴重,活動能力正常,不感到痛楚,可以不使用手掛。以肩膊痛為例,手掛可令傷者減少活動,從而減輕痛楚,「如純粹是肩膊軟組織受傷,建議用R.I.C.E.的處理方法,即Rest(休息)、Ice(冰敷)、Compression(加壓)、Elevation(承托)」。以冰袋冷敷傷口不超過20分鐘,達到減少腫脹及止血效果。周昭榮提醒,冰粒加水效果更佳,「只用冰粒會太凍,而且冰水的覆蓋面積較大」。

蕭粵中表示,患者遭壓倒拉傷後,應該先向醫生求診,判斷病情,若出現骨裂或甩骱等嚴重情况,應避免到人多擠迫的地方,以防再次受傷及出現併發症,「因甩骱有可能影響神經線,例如頸椎往下負責上肢的感覺神經線」。

 

周昭榮,運動消閒,紅十字會,撼頭,骨折,急救,包紮
周昭榮(李祖怡攝)

 

頸後軟組織受傷 冷敷止痛減炎症

蕭粵中表示,在急症室常見有頸後軟組織受損患者,主因是長期勞損,較少由單一意外導致。他解釋,不少港人長期低頭工作,加重頸部的承受力度,造成勞損,一旦遇上意外,如突然急速轉動頭部,容易出現突發性拉傷,致頸後軟組織受損。周昭榮補充,打籃球、欖球等撞擊型運動也有可能導致頸軟組織受傷。

 

熱敷擴張血管 「拗柴」骨折忌用

蕭表示,對於急性炎症及痛症,急症室多用冷敷,用以降低患處的溫度,減少創傷所產生的炎症,並具止痛效果。至於熱敷則會增加血液循環,急救上較少使用。他提醒,熱敷能令血管擴張,「拗柴」及骨折等情况嚴重的患者不宜熱敷,否則會招來反效果,令患處愈敷愈腫。

除了熱敷,頸後軟組織受損的患者也會服食止痛藥,減輕痛楚。蕭粵中指出,患者可服食撲熱息痛或非類固醇消炎藥,其中非類固醇消炎藥不但止痛,亦能控制軟組織的發炎。但他提醒,對阿士匹靈有過敏反應人士不宜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腸胃敏感者的用藥風險亦較高,服藥後可能出現胃出血等情况。他補充,頸後軟組織受損患者若病情嚴重,需用上數個月時間治療,其間需接受物理治療。

 

高處墮下忌移動頸 側臥防窒息

蕭粵中表示,若墮地時面向地面,這情况着地容易令胸部受傷,可導致肋骨骨折或肺部挫傷等嚴重情况,亦有可能因氣道阻礙,失去意識。

周昭榮表示,如發現傷者躺在地上,懷疑不省人事,應先了解跌倒原因,並檢查傷者對外界的反應,例如能否聽到急救人員的呼叫。假如沒有反應,須立即送院。如傷者呼吸正常,沒有外傷,可考慮置患者於復原臥式,亦即讓患者側臥,以保持氣道暢通,預防被嘔吐物阻塞,減低窒息風險。「因為患者昏迷時,有可能因『舌倒後』阻塞氣道。另外,暈倒的患者有可能會嘔吐。」

 

托起下顎 免氣道受阻

針對患者「舌倒後」,蕭粵中表示,學習急救的人士應先確保現場環境安全,替患者作創傷托顎法,即托起患者的下顎,拉高舌頭,以免其氣道受阻。他提醒,患者由高處墮地後,頸椎容易受傷,因此急救人士為患者調整姿勢及翻轉身體時,切忌移動頸部。

究竟頭部意外碰撞後,是否必須接受腦掃描?蕭粵中表示,視乎臨牀反應,如患者出現記憶模糊、抽筋、失禁等反應,就必須接受腦掃描檢查;另外正服食薄血丸的人跌倒後,亦宜接受檢查,確保沒有出現腦出血的情况。

 

相關文章:

【運動消閒】衛生處方:郁一郁 不做「匿獅Lion」

【旋轉肌】5個簡單運動強化旋轉肌 避免肩膊受傷

【運動消閒】簡單4式訓練核心肌

撞擊運動 練好膊頭免甩骱

個案分享:港欖女將甩骱七八次 開刀「重建」 重返運動場

 

文:李祖怡、鄧安琪

統籌:鄭寶華

編輯:梁小玲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