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一旦不慎跌倒,切勿掉以輕心,建議應盡快求醫檢查,以免因潛在的傷患隨時間惡化;同時亦需要釐清跌倒的原因,是否源於如心臟問題等隱性疾病,如未有及早跟進治療,有機會有更嚴重的後果。急症科醫生提醒,即使長者跌倒後無大礙,家人除了繼續注意長者的身體狀况,亦應留意長者的生活空間及日常習慣,以盡力預防其他非疾病因素引致跌倒意外。
相關文章:【心臟病】了解冠心病成因、徵狀、病發先兆及高危因素 5個關於心臟病、通波仔等治療和檢查問題
長者晚間摸黑行動易跌倒 不主動求醫
養和醫院急症科專科醫生岑健醫生表示,長者最常於晚間跌倒,這是因為部分長者凌晨時分需去洗手間或因失眠欲起床走動,起床時自行摸黑行動下,因而易生意外。此外,根據經驗,不少長者為免家人擔心,即使受傷亦沒有主動告知家人,更不會主動求醫,甚至隱藏傷勢;及後可能因傷勢太明顯或惡化,甚至再次跌倒,才令問題曝光,屆時長者的傷患可能已經惡化,即使治療亦可能預後不佳。
分辨跌倒「外在」或「內在」因素
岑醫生指出,長者如跌倒受傷,不論傷勢輕重,建議均應盡快向家庭醫生求醫,醫生會透過臨床檢查及問診,評估長者的傷勢,以及判斷長者的跌倒原因,例如是因為從高處拿東西、腳踏空而失足等外在原因;抑或是因心臟跳動不規律,導致短暫性腦缺血、血壓不穩、突然疼痛、視力變差等與疾病相關的內在因素。如屬後者,便應從根本治療,例如心臟問題亦尋求心臟科詳細檢查、視力問題可由眼科跟進等,以免本身的疾病惡化而導致可能比跌倒更嚴重的後果。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