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頭暈】中醫稱眩暈 重則天旋地轉惡心嘔吐 腎虛精血不足?偶發頭暈怎麼辦?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頭暈,中醫稱為「眩暈」,眩即眼花,暈即頭暈;輕則視物昏花,閉目即止,或感覺少許虛浮不踏實;重則天旋地轉,無法站穩,伴隨惡心嘔吐,甚至昏倒。中老年人若經常出現頭暈,病機以虛證為多,如氣血不足或腎精虧虛。然而臨牀上,患者往往虛實夾雜。長者在腎虛、精血不足的基礎上,因過食肥膩、暴怒等原因而出現眩暈,在治療上不能單獨採用祛邪或補益,需要攻補兼施,扶正與祛邪並重。

中醫稱頭暈為眩暈 實證:肝陽上亢 頭脹面紅口苦

眩暈,中醫分為「實證」和「虛證」兩大類。前者邪氣壅盛,後者正氣不足。

實證眩暈其中一種常見證候為肝陽上亢。《黃帝內經》認為:「諸風掉眩,皆屬於肝。」當陽熱上犯清竅,到一個程度可致肝陽化風,便會出現頭暈、頭脹、面紅、口苦、煩躁、舌紅、脈弦數等,以西醫理解類似血壓過高引起頭暈、頭痛。中醫治療需要祛風清熱、平肝潛陽,常用藥包括鈎藤、菊花、石決明等。患者日常應少吃辛熱刺激食物,避免持續精神緊張或憤怒。

眩暈成因多,治療必先要釐清原因和發病機理,選擇相應治療。(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AsiaVision@iStockphoto)
眩暈成因多,治療必先要釐清原因和發病機理,選擇相應治療。(設計圖片,模特兒與本文提及疾病無關,AsiaVision@iStockphoto)

相關文章:【頭暈】暈眩原因多 月經痛? 低血鈉? 心臟有問題? 臨床問診助找出致暈元兇(附緊急應變方法)

痰濁致氣滯 狀似耳水不平衡

另一種常見實證眩暈為痰濁中阻,以致蒙蔽清竅。凡飲食及水液運化失司,體內形成痰濕。中醫所指的痰既可是有形之痰,能被咳出,亦可指無形之痰,積存在體內各處,妨礙氣血運行。當痰濁蒙蔽清竅及導致氣滯,患者便會出現頭暈伴昏沉感、胸悶、惡心、胃口欠佳、舌苔厚膩,嚴重可見耳脹、耳鳴、頭暈如天旋地轉,徵狀每每於頭部活動時加劇。以西醫理解類似「耳水不平衡」的頭暈。中醫治療需要化痰燥濕、健脾和胃,常用藥如半夏、天麻、白朮等。患者日常應少吃肥膩、多油等難消化食物,以免妨礙脾胃運化。養成運動習慣,可促進氣血運行,刺激新陳代謝,減少痰濕形成。

伴口齒不清 或中風先兆

若頭暈眼花伴隨口齒不清、肢體失用、口眼歪斜,此為痰蒙竅閉之象。即使徵狀過後完全緩解,但仍要提高警覺,有可能是中風先兆。

虛證:心血虛 疲憊少氣懶言

虛證眩暈,常見證候包括氣血不足和腎精虧虛兩類。氣血不足多指心血虛和脾氣虛,因清陽不展、氣血無法濡養清竅,表現為精神疲憊、乏力、面色蒼白、少氣懶言、食慾不振、舌淡、脈沉細。患者常感覺頭暈眼花,尤其在體力活動時頭暈加重,甚至出現「眼前發黑」而暈倒。這相當於西醫所指血壓低(如體位性低血壓)、貧血等影響腦部短暫供血不足,而導致頭暈或昏厥。中醫治療可從補益氣血方面入手,常用補氣藥有黃芪、黨參、五指毛桃,常用補血藥有熟地黃、白芍、當歸。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持飲食均衡,以攝取足夠營養,並保持適量運動鍛煉,以改善體適能。

戒口預防:實證眩暈患者,應少吃辛熱刺激、肥膩、難消化食物。(ygolub@iStockphoto)
戒口預防:實證眩暈患者,應少吃辛熱刺激、肥膩、難消化食物。(ygolub@iStockphoto)

更年期髓海失養 易虛浮健忘

腎虛精虧的眩暈,常見精神委靡不振,因精髓不足而無法上充頭目,故經常會出現頭暈而精神恍惚渙散,伴隨健忘、注意力難集中、腰膝痠軟無力、耳鳴如蟬等。若證候偏向陽虛,可見軀幹及四肢冰冷、身體浮腫、夜尿清長;若偏向陰虛,可見潮熱盜汗、口乾、心煩多夢。年老、久病、長期身體或精神過勞者,皆容易出現腎精不足的失調。女性踏入更年期,因腎虛精虧而出現停經、無法生育的體質變化,這亦容易致使髓海失養,出現眩暈(虛浮感)、難集中精神、健忘。

這類眩暈按西醫理解類似由於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而引致的頭暈、精神不振。中醫治療主張補腎填精,補腎陰者可用山茱萸、枸杞子、懷牛膝;補腎陽者可用制附子、肉桂、巴戟天等。患者日常應留意有充足的睡眠休息,避免過度操勞,保持情緒穩定,不要過分憂思恐懼。

臨牀上,眩暈患者的證候往往既有實證,亦有虛證,呈現虛實夾雜之象。

相關文章:耳水不平衡原因?頭暈怎辦?耳鼻喉科醫生拆解耳水不平衡3個徵狀、治療和自救方法

關節錯位壓頸椎 致短暫眩暈

對中老年人來說,頭暈也可以因為筋骨退化,如頸椎退化出現骨質增生或關節錯位,當頭部活動時壓迫頸椎,引起短暫眩暈;或是因罹患多種長期病,服用多種藥物,以致身體狀况不穩定,也是造成眩暈的原因。治療前者需要改善筋骨關節的問題,後者則需要檢視用藥和服藥的情况,調整長期病患的治療方案,減輕藥物不良反應。

總之眩暈原因很多,治療前必先要釐清原因和發病機理,中醫要根據頭暈徵狀的具體細節,加上四診收集到的資料,綜合辨證,選擇相應方式醫治,方可見效。經常出現頭暈者更應及早尋求診治,勿諱疾忌醫;亦不要以為這是年老正常衰退,若耽誤治療令病情惡化,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

知多啲:偶發頭暈 靠牆、坐下防跌

如突然出現偶發頭暈,最重要是保持鎮定,緊靠牆壁、扶手或坐下休息片刻,避免劇烈活動,慎防跌倒。按揉手腕「內關穴」、兩側額角「太陽穴」、眉心「印堂穴」、頭頂「百會穴」、後枕「風池穴」,有紓緩頭暈作用。如眩暈持續或經常發生,應該就醫。

要預防頭暈發作,平日應注意定時定量和均衡、清淡飲食,戒煙酒,以及補充足夠水分。喝水時宜「小量多次」,忌一次過大量飲水。保持充足睡眠及穩定情緒,可使精神充沛、氣血調和。長期病患者要遵照醫囑,依時服用正確劑量的藥物,以穩定病情。常做帶氧運動如跑步、急步行、游泳及養生運動如太極拳、八段錦、易筋經等可以鍛煉身體,改善體適能,減低在日常活動時受血壓波動影響而出現頭暈。

(明報製圖)
(明報製圖)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