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鬧走家傭 疑神疑鬼 拆解父母「蠻橫」 化干戈為體貼

分享此內容:

鬧走家傭 疑神疑鬼 拆解父母「蠻橫」 化干戈為體貼
易地而處——老人家的記憶力及活動能力逐漸變差,一時之間自己亦難以面對,難免暴躁。為人子女,需易地而處,才能理解父母的「不可理喻」。(圖:kimberrywood@iStockphoto,設計圖片)

【明報專訊】編按:面對父母日漸年長,因機能退化而需要子女照顧,家中成員在面對這些問題時,往往因未能體會父母性格及行為改變的原因,導致情緒失控;即使明白父母的真正需要,兄弟姊妹能否共同承擔照顧長者的責任,亦是另一個考驗家庭成員的難題。如果大家能溝通合作,各盡其力互相補位,才能真正讓父母安享晚年。

女兒「幫外人」 老媽離家出走

「阿儀,我想回家啊,但阿美話沒人照顧我啊,不准我走。」

「是啊,今天才星期二,我要返工啊。多等幾天吧,到星期六就可以接你回家。希望工人早日來港啦,那你就可以返自己家裏長住。」

話雖如此,但對於媽媽能否和新的印傭和睦相處,家儀可未敢樂觀,因為老媽已經先後趕走了兩個工人。平心而論,家儀覺得媽媽對工人有先入為主的偏見,加上記性差疑心大,以致反應過敏。工人年輕倔強,不甘受責,和媽媽硬撐,更加深母親對她的不滿。家儀、美儀經常需要回家撲火,本來想開解媽媽,平息紛爭,但不是每次都成功,有時反而按捺不了自己的情緒,直指媽媽不是,結果令老媽更嬲工人,認為工人破壞母女關係。最深刻的是有次老媽大鬧脾氣,來個勢不兩立,離家出走,嚇得兩姊妹四出尋人,又氣又怕。下個月新工人將會到港,這次怎樣做才能幫助媽媽適應轉變,和工人建立良好關係?

與陌生人同住 形成威脅與負擔

家儀回想之前發生的事,現在較能易地而處,理解媽媽當日的「不可理喻」。媽媽不懂得如何處理和工人的關係,要與一個不認識的人一起生活,即使是服侍她,媽媽也覺得是一種負擔和威脅;特別是在她記憶力衰退後,認定之前的工人偷去她的金錢和衣物,令她對工人相當提防抗拒。直至兩個月前出現健康危機,媽媽才感受到自己身體真的明顯變弱了,需要人照顧,同意再請工人。理智上同意是一回事,接下來能否相處又是另一回事。有了上次的經驗和對媽媽的理解,家儀和妹妹明白要更體貼媽媽的心理需要,更細心處理好過渡期,才能協助雙方了解適應,令媽媽真的可以居家安老。

家儀面對的困難,其實也是不少家庭的煩惱。隨着老人家健康狀况和認知能力逐漸衰退,不能再自我照顧,如何照顧體弱父母,正是不少家庭的持續挑戰。身為子女的,最關心着緊的固然是老人家的安全,以及他們能否得到妥善照顧。但對老人家來說,他們所需要和重視的又是否一樣?除了有人照顧起居飲食,子女可有想過年老的父母還需要什麼才能活得開心滿足?

關愛以外 留意個別心理需要

最普遍的共同需要固然是家人的關懷和愛護:能與家人多見面,有講有笑,或收到子女的電話問候,自然暖在心頭。但因每個人不同的個性、不同的處境和健康狀况,老人家在其他的心理需要上會有差異。例如向來獨立自主、堅強能幹的老人家,面對自己失去自由行走的能力,情緒會特別低落,因為身體能力的喪失,強烈威脅其自尊及自由自主的需要。子女若能了解自己父母的心理需要,盡量協助他們尋找途徑滿足,例如在其他方面盡量讓他們有自主空間,或讓他們有貢獻所長的機會,將有助父母維持晚年的生活質素,應對老病帶來的打擊。

家庭共同責任 勿只讓一人承擔

要好好照顧體弱長者絕非一件容易的事,這考驗照顧者對長者的理解和忍耐,亦挑戰整個家庭能否團結應對。若照顧壓力長期由一個人承擔,原來體貼的配偶或孝順的子女也會變得暴躁。這考驗整個家庭能否視照顧父母為共同的責任,有沒有能力溝通合作,或各盡其力、互相補位,或積極尋求支援服務。不少家庭因為意見不同,又或各人願意承擔的程度出現嚴重分歧,結果因摩擦而心生嫌隙,衝擊原來的家庭關係;但亦有些家庭,卻正正因為長者的健康危機通力合作,關係變得更密切。

鬧走家傭 疑神疑鬼 拆解父母「蠻橫」 化干戈為體貼
易地而處——老人家的記憶力及活動能力逐漸變差,一時之間自己亦難以面對,難免暴躁。為人子女,需易地而處,才能理解父母的「不可理喻」。(圖:kimberrywood@iStockphoto,設計圖片)

為什麼願意為老父母付出?願意付出的,大概都不會問為什麼。能有機會為父母盡心,陪伴老爸老媽走最後幾哩路,對雙方而言也是圓滿,只怕時日無多。

文:張敏思(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系專業顧問)

編輯:梁敏德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