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睡眠與疾病】失眠?扎醒?教你7個改善睡眠貼士

分享此內容:

夜夜輾轉失眠、頻頻扎醒,甚或醒得太早無法再入睡,都是很多人經常出現的睡眠問題,不但令人煩惱,長此下去更會使精神萎靡不振、疲倦不堪、思路不清,亦對情緒、記憶及動作協調等帶來影響。怎樣才能擺脫失眠困擾?

養和特稿 睡眠與疾病 睡眠習慣 失眠 改善睡眠 瞓唔到 安眠藥 副作用 原發性失眠
養和醫院駐院醫生郭業東醫生表示,若睡眠出問題,宜盡早求醫,切勿自行服食安眠藥,加上長期服用安眠藥,有可能會有副作用及造成依賴。

【明報讀者優惠價】COMFORT PLUS 舒適止鼻鼾/防磨牙牙托 – 改善鼻鼾及磨牙時發出嘈雜聲問題 提高睡眠質素 立即網上訂購

港人生活壓力大,不少人每晚「眼光光等天光」。養和醫院駐院醫生郭業東醫生指,調查顯示多達280萬人受到失眠困擾,如難入睡、無法持續睡眠或半夜醒來後難再入眠等,當中約三成可能是長期病患所致,建議遇到失眠問題應盡早求醫,透過調整習慣,有需要時更可配合短期用藥,有助患者可以「瞓得到」。

持續失眠 影響生活與健康

郭醫生表示,「瞓唔到」會令人日間無精神,而經常及持續失眠更對生活和健康帶來很大影響。例如導致反應遲鈍、記憶力及身體協調能力下降,增加發生意外的機會,同時亦會增加抑鬱及焦慮情緒的發生,還會降低抵抗力,甚至增加患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睡眠問題,背後原因有很多,部分可能與長期病患有關,例如痛症、睡眠窒息症、呼吸系統、腸胃及抑鬱焦慮等問題所致。至於原發性失眠,則與疾病無關,可分為急性及慢性兩種。

原發性失眠:急性及慢性

「急性失眠」通常是由於生活上發生某些事件引起,例如飲了含咖啡因的飲料、受藥物或異地時差影響,又或是家庭、工作方面出現了壓力,甚或親人突然離世等的原因,都可以令人「瞓唔到」。若情况持續,如一星期中有三日「瞓唔到」,並持續三個月或以上,則屬「慢性失眠」。

他表示,有些長期失眠的人,會使用藥物解決,曾有病人在深夜因「瞓唔到」而急急求診,要求醫生開藥讓他可以入睡,亦有些人擔心外遊時差而要求取藥傍身,也有些慢性失眠患者持續多年服用安眠藥。

安眠藥勿長期服用 宜改善睡眠習慣

郭醫生強調,安眠藥不宜長期服用,否則可能會有副作用及造成依賴,而醫生會因應病人情况和需要,選擇不同的藥物包括鎮靜劑、褪黑激素及抗敏藥物等幫助患者,並會建議病人從睡眠習慣及環境着手,例如未有睡意不宜勉強躺在床上、睡房要保持寧靜,鬧鐘也要遠離睡床,以免經常看到或數算時間帶來壓力,更難入睡。若有需要會轉介病人接受心理測試,找出問題根源再對症下藥。

7個改善睡眠問題小貼士

  • 覺得疲倦有睡意才上床睡覺
  • 睡房環境要保持安靜輕鬆,避免在睡床上工作、進食或看電視
  • 有需要時,可戴上耳塞及眼罩睡覺
  • 寢具太舊或不舒適便要更換
  • 把鬧鐘放在看不到的地方
  • 睡前要放鬆情緒,可播放一些輕音樂有助入眠
  • 睡前不宜進行太費神或劇烈的運動,日間宜進行適量運動

養和特稿 睡眠與疾病 睡眠習慣 失眠 改善睡眠 瞓唔到 安眠藥 副作用 原發性失眠
▲不想失眠,方法之一是保持睡房的環境安靜輕鬆,也要避免在睡床上工作、進食或看電視。(網上圖片)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