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了解關節痛】換關節後 膝頭痛上痛? 多管齊下 痛楚拜拜!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不少長者受膝痛困擾,為了減痛,為了自由活動,香港每年約有4000宗膝關節置換手術。

然而,病人手術後可能觸及傷口的「傷害感受體」的神經受體,有時會覺得痛楚比手術前更甚;而傳統的鎮痛方法,副作用大,又會產生更多不適。過去十年醫學界就減輕膝關節置換手術病人的痛楚做了不少研究,發現只要多管齊下,如早於手術前開始止痛,手術中混合多種止痛藥的雞尾酒注射,加上手術後盡早接受復康訓練,令病人痛楚大減,加快康復。

作嘔痕癢 嗎啡副作用大

若你細心留意,身邊的長者,可能正受膝痛困擾,出入要靠拐杖、不能上落樓梯、不願遠行,甚至不能蹲下上廁所,膝關節退化對生活影響很大。

本港人口老化,加上不良生活飲食習慣,因膝關節退化而接受膝關節置換手術的人數不斷增加,現時本港每年進行這類手術估計大約有4000宗。不過,病人術後仍要服用止痛藥止痛,而傳統鎮痛方法,如非類固醇止痛藥和嗎啡的止痛效果並不理想,以嗎啡為例,不少病人術後受嗎啡副作用困擾,如惡心、嘔吐、皮膚痕癢,劑量重更會引致便秘,甚至影響呼吸。所以在膝關節置換手術後,利用傳統方法鎮痛,反而會令病人產生更多痛楚和不適。

過去十年,醫學界就如何減輕膝關節置換手術病人的痛楚做了不少研究,減少使用單一方式減痛;最近五至六年,手術鎮痛管理技術亦躍前一大步,不單住院時間縮短,也加快了康復。

究竟是如何做得到?

要知道如何減少痛楚,先要知道痛從哪裏來。

病人因關節痛求醫,但原來開刀後反而會觸及傷口的「傷害感受體」的神經受體,所以病人有時會覺得痛楚反而比手術前加劇。

人體皮下有許多神經末梢,其中包括「傷害感受體」,當它被接觸,便會觸發化學物質,產生信息傳到脊椎,再傳至大腦,於是我們便會感到痛楚。神經線會經過股神經線及坐骨神經線,因此痛楚會遍及身體不同部位。所以,若手術時傷口愈小,觸及神經痛的風險便愈小。

要減痛,在手術前、手術中和術後都要下工夫。

手術前數小時服止痛藥

(一)手術前

痛包含心理因素,因此要讓病人明白手術前後過程,減少心理壓力。病人亦需要有合理期望,例如傷口腫痛一般維持四至六周,但程度會與日俱減。清楚解釋手術情况,讓病人明白將會發生什麼事。

手術前的超前鎮痛也十分重要。超前鎮痛是目前外科手術常見的做法,即病人在未出現痛楚前,通常是術前數小時,先處方止痛藥,減弱將來出現的痛楚的傳導和信號。術後也會處方此類藥物止痛。

雞尾酒注射鎮痛 康復較快

(二)手術中

從前用很多硬膜外的鎮痛、神經阻滯或嗎啡藥,現時最有效是雞尾酒注射,也是國際主流方法。硬膜外鎮痛能有效針對下肢傷口痛楚,但此藥會影響膀胱神經,部分病人因此出現小便困難,所以愈來愈不流行。神經阻滯要靠麻醉科醫生在術前用儀器找出病人的股神經,透過導管連續注入止痛藥,故有一定風險;術後亦有可能影響下肢股四頭肌,阻慢康復進度,而且只能處理前方股神經線控制的傷口痛楚。

雞尾酒注射是混合不同藥物,注射在傷口和關節內軟組織。研究發現,術後首三天的鎮痛效果,跟注射神經阻滯的方法一樣。另外一些病人的膝關節在術前因嚴重變形引發痛楚而無法伸直,術後也無法改善,但雞尾酒注射可大大減少整個關節腫痛,改善此情况。

雞尾酒注射治療的好處是沒有明顯副作用,病人能快速康復。我曾於2012年發表一篇文章比較雞尾酒注射和傳統神經阻滯的止痛效果,研究對象是瑪麗醫院16名病人,兩腳同時有相同程度膝關節炎,需要先後接受換骱手術,每次術後分別用神經阻滯和雞尾酒注射作為主要鎮痛手段,比較兩邊膝蓋術後的痛楚程度。結果顯示,術後首三天的鎮痛效果跟注射神經阻滯的方法相若,利用雞尾酒注射,整體手術時間明顯較短,並減少股神經注射的潛在風險。這方法在醫學界逐漸普及,成為現今同類手術的鎮痛主流方式。

(三)術後康復

以往病人術後使用嗎啡,通常要直至第三天才能下牀。另外病人要使用引流管帶走瘀血、會有出血風險而需要輸血,也增加住院時間。

現時的手術,輸血減少,鎮痛做得好,病人術後翌日甚至即日已可落牀走動。換骱手術病人,十年前要住院兩星期;五至六年前,也要至少住院七至十天,現時則五至七天已可自行步出醫院,可見此手術的發展隨着時代不斷進步。

■知多啲

減少出血 縮住院時間

除了鎮痛,防止出血及輸血也可加快康復。

一般膝關節置換手術平均出血約500至800毫升,部分更達到1000毫升。如能減少出血和輸血,不但減低感染風險,也可縮短住院時間。大型研究發現,輸血增加關節置換手術感染風險,英國骨科學會在2002年發表的研究指出,10%骨科手術需要輸血,其中單是換骱手術已佔39%,數字也頗驚人。

輸血太多可致深層血管栓塞

輸血最常見的副作用是發燒反應,是身體過敏性反應,嚴重的可影響心肺循環系統。關節置換最擔心感染,一旦出現感染,病人可能要再接受手術,甚至要把人工關節拆下重做手術。因此要把感染風險減至最低,很多大型研究都顯示目前的感染風險已降至1至2%。

輸血太多還會出現深層血管栓塞(DVT)的危險。有文獻報告指出,研究了138名接受手術的病人,發現13人有深層血管栓塞,他們都是輸血六包或以上,比率接近10%(9.4%)。

香港輸血其實十分安全,紅十字會會檢驗血包是否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愛滋病毒和HTLV病毒感染以及梅毒,這些病毒性的感染風險已十分低,但因種種原因,如運送過程、人為因素等亦會出現細菌性感染。

文:骨科專科醫生吳富源

編輯:高卓怡

feature@mingpao.com

https://health.mingpao.com/wp-content/uploads/2017/07/5-1.jpg;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