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除傳統藥物副作用 腦磁激 抑鬱另類療法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世界衛生組織推算,2020年抑鬱症的發病率將僅次於心臟病,成為全球疾病排行榜的第二位。現時香港超過30萬人患上抑鬱症,世衛資料則顯示,全球患者逾一億,卻只有少於四分之一人尋求治療。

面對這個疾病,傳統治療主要是口服藥,而近期引入的新療法,透過「腦磁激」(TMS)治療控制病情,給予抑鬱症患者另類選擇。

說到腦磁激治療,很多人都會自然想起電影中的「電腦」橋段,其實「腦電盪」跟「腦磁激」大有不同。

磁場波刺激腦神經元

「腦電盪」,是透過接通最小的電流,產生能量,這些電流能直接刺激腦部,令腦部產生羊癇狀態,從而作出治療。治療過程中必須全身麻醉,所以必須在醫院施行。「腦電盪」適合治療嚴重抑鬱症、精神分裂等患者,對藥物無效而病情較嚴重,例如有嚴重自殺傾向、不飲不食及多次因情緒病而尋死的患者。

「腦磁激」原理如磁力共振,儀器以強力的磁場產生力量,直接刺激和情緒有關的腦部神經網絡(左額前葉),產生輕微電流,令局部「神經元」因電流的刺激而產生去極化作用,從而釋放神經遞質。當大腦控制情緒的系統接收到信息後,原本有問題和缺乏動力的物質變得活躍,使血液流動,葡萄糖新陳代謝亦相繼提升,患者的情緒得以改善。

事實上「腦磁激」近年已非常流行,是現時唯一擁有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及歐盟認證書,用作治療抑鬱症的設備;它亦是唯一經臨牀驗證非藥物治療,專為抑鬱症而設的療程。對於一些對抑鬱症藥物療程無效,或有很多副作用的病人來說是喜訊。

毋須麻醉 最快三周見效

治療期間毋須使用麻醉藥,患者或會聽到「噠噠」聲,並感到儀器在額頭有輕微敲擊,這時儀器會產生高度集中一連串等同磁力共振的磁場波,去刺激腦神經元,從而刺激原本有問題的部位,令其回復活躍的動力。整個療程為30次,患者每星期到診所3至5次,每次約37分鐘治療。研究顯示,患者在接受10至15次治療後,都會明顯感到有良好的效果,逾半人認為病情有好轉。

24歲的Mandy剛大學畢業,眼見身邊的同學陸續找到工作,自己卻遲遲未找到,患上了嚴重抑鬱症。Mandy對任何事物總是提不起勁,而且經常感到疲勞,於是經常賴在家中,終於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精神科診所求診。初時她服用三種精神科藥物,病情漸趨穩定,還找到了工作。惟其中的一種藥物令她胃口大增, 經一年的治療後體重增加約20磅,雖然試過換藥,但結果不如理想,要重用該三種藥,而體重增加也令她自信下降,未能完全走出陰霾。雖然我不建議她減藥,但她仍然堅持;及後她嘗試「腦磁激」治療取代藥物,在十次治療後,Mandy已感覺到病情有明顯改善,治療期間亦沒有副作用。

治療後頭部或感輕微敲打

療效方面,「腦磁激」與藥物治療成效相若,不過藥物有一定副作用,療程亦較長,一般來說患者需要服藥7至10天才見到成效,醫生這時才能開始評估藥物對病人的成效,並決定加藥或是減藥,一般來說藥物需要6至8星期才能發揮最好的效果。用藥後,即使患者痊癒,也需要服藥約6至9個月才能完全穩定病情。至於「腦磁激」治療,最快3星期(9至15次治療)便可看見成效,加上副作用很少,只有小部分人在治療後,頭部有輕微敲打不適的感覺,而通常在第三次治療之後,因腦部區域已經適應這些敲擊, 所以不會感到痛楚。

文:精神科專科醫生何美怡

圖:精神科專科醫生何美怡

編輯:梁小玲

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123/news/_23yd101.jpg;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123/news/_23yd102.jpg刺激左額前葉——「腦磁激」原理有如磁力共振,儀器以強力磁場產生力量,直接刺激和情緒有關的左額前葉,達至治療作用。(圖:精神科專科醫生何美怡);https://health2.mingpao.com/ftp/Health2/20170123/news/_23YD001_X.jpg比服藥快見效——何美怡醫生(左)指「腦磁激」治療最快3星期(9至15次治療)便看見成效,比傳統服藥快。(圖:精神科專科醫生何美怡);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