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零歲至6歲是發育黃金期,當中肌肉發展是否理想,將影響日後的活動及協調能力,父母可以怎樣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童的肌肉呢?不同年齡在訓練大肌肉和小肌肉時又要注意什麼呢?
大肌肉、小肌肉控制動作大不同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婷婷指,人體活動要靠大小肌肉控制,大肌肉是控制走路、跳躍等大動作的肌肉,而小肌肉就用作協調細微動作,包括控制手指及手腕活動,好像綁鞋帶、執筆寫字等都是由小肌肉所控制。小朋友的大肌肉會比小肌肉早發展,吳婷婷指大肌肉會在小朋友零至1歲時首先發展,家長應在這段時間訓練他們的軀幹肌肉,例如腰頸肌肉的穩定性,到孩子1至3歲時,則可開始訓練他們的小肌肉。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大肌肉 | 小肌肉 | |
0-1歲 |
|
|
1-3歲 |
|
|
3-6歲 |
|
|
肌肉發展落後3個月 發展遲緩宜及早求醫
先天或環境因素都會影響肌肉發展,因此每個小朋友的成長速度都不一樣,吳婷婷指,如果小孩發展落後1至兩個月,家長毋須太擔心,可能只是幼兒未被啟發或未有機會做出不同動作。但如果發展與其他同齡兒童差距多於兩至3個月,就是發展遲緩,應向兒科醫生求診。
分辨孩童肌肉發展
如何分辨孩童肌肉發展是否理想?吳婷婷建議可參考以下標準:
6個月 | 可保持頭部穩定、用手支撐坐起 |
1歲 | 懂得扶家具站立或行走數步、可用大拇指及食指拾起物件 |
1歲半 | 可獨自行走一小段路 |
2歲 | 想跑但未必「穩陣」 |
3歲 | 可獨自上樓梯及用筆塗鴉 |
專題系列文章
- 【乾燥症原因】眼乾如沙粒刮眼 頻喝水仍口乾 自身免疫系統病 40+女性需提高警覺
- 植牙非治本?牙周病人植牙後欠清潔保養 反覆發炎風險高
- 拆解白內障謬誤:未熟不可做手術?術後會復發?微創手術不宜遲有原因
- 避而不談「死」?長者及照顧者實踐生前整理+五道人生 活好當下
- 【世界肝炎日】廿分之一會是你嗎?乙肝要早驗早處理
- 【世界預防溺水日】 溺水無聲殺手 水上安全從預防開始(衛生處方)
- 肌少症與抑鬱症同時出現致惡性循環?抗阻+有氧訓練 增肌抗抑鬱
- 照護食着重食物質地、營養吸收 吞嚥困難者慎吃黏稠軟滑食物 自製軟餐Tips
- 淋巴水腫是慢性發炎 病情分4期 了解整合性淋巴退腫治療
- 【抑鬱症】驗血無法診斷出抑鬱症 血清素不能從食物補充
相關內容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