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朋友零歲至6歲是發育黃金期,當中肌肉發展是否理想,將影響日後的活動及協調能力,父母可以怎樣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孩童的肌肉呢?不同年齡在訓練大肌肉和小肌肉時又要注意什麼呢?
大肌肉、小肌肉控制動作大不同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吳婷婷指,人體活動要靠大小肌肉控制,大肌肉是控制走路、跳躍等大動作的肌肉,而小肌肉就用作協調細微動作,包括控制手指及手腕活動,好像綁鞋帶、執筆寫字等都是由小肌肉所控制。小朋友的大肌肉會比小肌肉早發展,吳婷婷指大肌肉會在小朋友零至1歲時首先發展,家長應在這段時間訓練他們的軀幹肌肉,例如腰頸肌肉的穩定性,到孩子1至3歲時,則可開始訓練他們的小肌肉。
日常生活訓練大小肌肉
大肌肉 | 小肌肉 | |
0-1歲 |
|
|
1-3歲 |
|
|
3-6歲 |
|
|
肌肉發展落後3個月 發展遲緩宜及早求醫
先天或環境因素都會影響肌肉發展,因此每個小朋友的成長速度都不一樣,吳婷婷指,如果小孩發展落後1至兩個月,家長毋須太擔心,可能只是幼兒未被啟發或未有機會做出不同動作。但如果發展與其他同齡兒童差距多於兩至3個月,就是發展遲緩,應向兒科醫生求診。
分辨孩童肌肉發展
如何分辨孩童肌肉發展是否理想?吳婷婷建議可參考以下標準:
6個月 | 可保持頭部穩定、用手支撐坐起 |
1歲 | 懂得扶家具站立或行走數步、可用大拇指及食指拾起物件 |
1歲半 | 可獨自行走一小段路 |
2歲 | 想跑但未必「穩陣」 |
3歲 | 可獨自上樓梯及用筆塗鴉 |
專題系列文章
- 嬰兒血管瘤1個典型症狀:皮膚紅點增大成軟瘤 複雜個案或影響發育 早產嬰風險較高
- 【精神健康】囤積症有五大元素 多10多歲發病 隨年長惡化 非長者獨有
- 【牙周病】細菌毒素可入血管 增心臟病風險 注意口腔衛生避攝過多糖分酸性食物
- 快測產品五花八門 檢測唾液、鼻液、尿液、糞便可自行「診症」?臨牀診斷不能取代
- 睡眠四大任務 失眠後補眠沒用?「鬼壓牀」深層睡眠所致?解救失眠7個Tips
- 關於抑鬱症的9個問題?新一代抗抑鬱藥副作用?
- 港常見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 養和山村義工隊籌50萬助風濕病患身心康復
- 雪卵 — 延長生育期限的選擇?
- 白蝕成因和不同治療方法 缺少色素易曬傷增皮膚癌風險
- 照腸鏡前戒口低纖飲食服瀉藥 照後忌即吃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