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不少國家和地區受波及,香港當然不能倖免。香港人經過17年前SARS一役,對疫症重臨早已如驚弓之鳥。當年,大陸和香港之間的公共衛生資訊互通機制貧乏,加上香港人數十年來沒有經歷過大型的傳染病散播,防疫意識和硬件裝備都嚴重不足,突然來襲的SARS令整個社會不知所措。更糟糕的是主理衛生當局的負責人,對傳染病和防疫的認知明顯不足。當疫症在廣東爆發,弄到人心惶惶,市民爭相使用如煮醋喝板藍根等古法防疫時,他們竟沒有想到病毒無邊界,還以為可以作壁上觀作花生友。到了SARS悄然襲港,在醫院蔓延,甚至社區爆發,仍掉以輕心。直至淘大花園一役,疫症超級爆發,一下子感染了逾300人,才醒覺事態嚴重,但已噬臍莫及。
SARS一役,香港守得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的醫療工作者,能夠上下一心,克盡職守。當時內科病房是重災區,為了減少交叉感染,醫護又要分為「乾淨」和「污染」兩組,人手更加吃緊。有見及此,外科、骨科及其他專科病房,馬上調配人手到內科病房支援,同事們不但通力合作,有些更身先士卒組織團隊齊赴前線。在這艱難時期,不但公立醫院的醫護體現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團結精神,私人執業的醫生也不甘後人,他們暫停了自己的診所業務,放棄了收入,自動請纓到公立醫院病房或門診服務,幫助紓緩人手緊絀的問題,有些更進入SARS病房工作,和前線醫護並肩和病毒作戰。
當時,我們兒科病房也有SARS病童,只是為數不多。兒科人手比內科少得多,當時我身為兒科部門主管,要在人手這麼單薄的情况下,弄個「乾淨」和「污染」分流,真有巧婦難為無米炊之嘆。幸好接收第一名SARS病童的同事自告奮勇,提出反正自己已是「不潔之身」,不如以後入院的SARS病人都由他一人照料,直至病人太多時才再作打算。當時,醫學界對這個病毒認識不多,不知道兒童的傳染性比成人低得多,同事不憚感染風險的無私犧牲精神,既為病童提供了適切治療,也解決了我們的人手問題,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醫護上下一心抗疫 贏得尊敬
17年前的瘟疫,給香港帶來很大的創傷,也提醒了港人即使社會如何富裕先進,傳染病的威脅始終存在,一定要未雨綢繆,做好防疫抗疫的準備。我們的醫護以至所有的醫療工作者,也因這一役贏得了市民,甚至國際醫學界的尊敬。有英美同行曾向我大讚香港醫療人員的專業道德(professional ethics),並說要是同樣瘟疫在他們國家爆發,他們的應對一定沒有我們好。
外國朋友的讚譽,香港的醫療工作者可說當之無愧。遠的不說,單看近在咫尺,也是華人社會的台灣,和香港差不多同時有SARS爆發。疫症開始不久,便有大量醫護從醫院「逃亡」,電視上看到他們穿著醫護制服,從封了關的醫院窗子爬出來的醜態,真是不忍卒睹。更不堪的是,連時任總統陳水扁任職醫生的女兒和女婿,也當了逃兵。
17年前SARS肆虐香江,突顯了我們醫療同工美好光輝的一面。不知道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會否讓他們再顯光芒。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