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衛生署昨公布學年學生健康服務2023/24周年報告,發現有61%中小學生每日花至少兩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當中中學生更高達八成,且較上一學年上升。衛生署社會醫學顧問醫生(家庭及學生健康)張竹君形容情况令人關注,提醒長時間使用熒幕對健康有負面影響。(編按:此外,香港學生的視力狀况並不理想。尤以高年級學生配戴眼鏡的比例較高,小六學生中配戴眼鏡的比例高達53.8%。)
以屏幕娛樂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 較上一學年升
今次有25.7萬名小學生及17.3萬名中學生接受周年健康檢查,亦是新冠疫後首次全面恢復為所有中小學生提供周年健康檢查。衛生署2022/23學年只為小一至小六及中一至中三學生提供周年健康檢查。
報告指出,2023/24學年完成健康評估問卷的小學生中,有43.3%在一般上課日花兩個小時或以上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雖較上一學年47.1%低,但較疫前高;中學生比例達80.9%,較上一學年78%高。
至於問卷是否涉及使用電子屏幕作學習用途的時間、會否建議學校平衡線上學習時長,張竹君稱問卷未特別問使用電子屏幕學習時長,又說每間學校情况不同,較難計算,但用來娛樂的時長可以控制。
衛署倡避免兩歲以下用屏幕
張竹君表示,衛生署建議6至12歲小學生應限制每天花少於兩小時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作娛樂用途,中學生則應學習有效管理時間,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屏幕。她建議家長避免兩歲以下幼童使用電子屏幕,2至5歲幼童則每日不應使用多於一小時,並應有家長陪同。
報告亦稱,過去12個月計劃自殺及試圖自殺學生比例微跌,降至疫前水平,惟張竹君強調問卷屬自我陳述,結果可能出現高估或低估。報告亦發現3%學生曾受網絡欺凌。
另有1.4%學生獲安排轉介至臨牀心理學家或其他機構評估和處理。張竹君說小學生主要因過度活躍、與同學相處等行為問題,中學生則較多為抑鬱、緊張和有自殺傾向等心理問題。

盧寵茂:不擬就使用時間訂硬指標
工聯會議員陸頌雄昨在立法會問當局會否立法限制或禁止0至3歲嬰幼兒使用電子屏幕產品,並考慮制訂中小學生及青少年使用電腦及網絡的指引。醫衛局長盧寵茂表示,立法規管需考慮公眾接受程度、執法可行性等,政府無立法計劃,亦不擬就減少嬰幼兒或學生電子屏幕使用時間訂立硬指標。
相關閲讀:【深近視】 配戴OK鏡?矯視眼鏡?阿托品眼藥水?使用電子產品謹記「20、20、20」法則
港學生視力不理想 小六生配戴眼鏡比例逾五成
此外,報告亦指,香港學生的視力狀况並不理想。小一學生配戴眼鏡的比例為14.3%,與上一學年的數字(14.8%)相若,但仍高於新冠疫情前11%的比例。高年級學生配戴眼鏡的比例較高,小六學生中配戴眼鏡的比例高達53.8%。此外,在2023/24學年進行視力測試的中、小學學生中,有18.5%因未能通過初步視力測試、其他眼睛或視力問題而需要接受學生健康服務或私家的視光師進一步評估。
相關閲讀:小朋友眼疾問題 近視、青光眼、白內障非小事 及早察覺慎防影響視力發展
逾2%學生曾計劃自殺 心理社交健康續關注
至於心理社交健康方面,大部分學生表示家庭生活(94.3%)及學校生活(92.4%)愉快或非常愉快,但當中亦有個別學生被發現有需要關注的心理社交問題。在2023/24學年,分別有2.2%及1.0%的學生表示在過去12個月曾計劃自殺或試圖自殺,比例相對於上一學年有所回落(上一學年計劃自殺比例為2.8%;試圖自殺比例為1.3%),與2018/19學年水平相若。衞生署的專業人員已即時為有關學生(包括一些情緒或精神健康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風險評估及提供支援或安排轉介作進一步評估和治理。年內,有1.4%到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服務的學生獲轉介至學生健康服務的臨床心理學家或其他機構,以進一步評估及處理其心理及行為問題。
政府設立的「情緒通」18111精神健康支援熱線,每日24小時一站式支援受情緒困擾的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