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今天是星期六,也是香港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第四周。由於今天沒有安排臨牀工作,加上響應防疫呼籲,所以我便留在家中休息。大清早起牀,才發覺一些日用品已所剩無幾,正打算到附近超市入貨,竟發現家中一個口罩也沒有!
相關資訊:【武漢肺炎】戴口罩常見三錯誤 如何令兒童唔抗拒戴口罩?護理專家話你知
雖是醫生,下班後便是一個普通市民,買不到口罩也無可奈何。我在醫院工作的時候固然有足夠的防護裝備,但總不能把防護公物帶回家私用。既沒有特殊途徑入貨,也沒空排隊搶購,所以全家人只能夠注重個人衛生,減少踏足人煙稠密的地方,經常洗手及盡量避免觸碰口鼻。儘管如此,我今天還是要到超市補充日用品。想到自己並沒有任何症狀,最近在醫院也沒有接觸傳染病人,過去兩星期亦沒有往返大陸,所以我決定在沒有口罩的情况下到超市去補充日用品。
有限條件下盡力做好
從屋企步行到超市約十分鐘,街上行人比平日明顯少了很多,空氣不覺混濁。我一路上不斷提醒自己,雙手要盡量避免觸摸公共設施,例如不要觸摸扶手電梯等。一踏入超市,便發現不少市民忙於入貨,架上的消毒用品及食糧早已一掃而空。幸好我需要的日用品並非街坊搶購的目標,只是排隊付款的人龍不短,旁人不時向我這個「沒有戴口罩的人」報以奇異的目光。見到身邊所有人都戴上口罩,我想我還是「安全」的吧。返家後我第一時間用皂液洗手,而這個周末的「超市之旅」也就如此平安完成了。
請不要誤會,我不是認為口罩不重要,也不是鼓勵心存僥倖或對防疫掉以輕心。能夠有充足的保護裝備固然最理想,只是現實情况往往未能盡如人意,我們就在有限的條件下盡力做好,保護自己和身邊的人。面對新型病毒來襲,我們還是要生活、還是要面對每天的挑戰。盼望我們能夠更加堅強,齊心抗疫,早日打勝這場硬仗。
作者簡介:教學生、醫病人、做研究,中文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家亮親筆分享杏林大小事
文:陳家亮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