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姿治通鑑:肌肉運用次序錯 愈跑愈傷身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潮流崇尚健康生活,不少人會選擇低消費及簡單方便的運動——跑步。跑步既能提升身體的帶氧能力,增強下肢力量,亦能約三五知己結伴同跑,促進身心健康。亦正因風氣漸盛,近年坊間興起形形色色的周末賽事,供不同程度的跑手挑戰自己。當跑者興趣漸濃,便會提升訓練量,追求更好的成績;但與此同時,若訓練量提升但欠缺基礎能力訓練配合時,傷患或會隨之而來。

 

跑步, 姿治通鑑, 肌力, 軟組織勞損, 肌肉運用模式, 跑步治療, 肌肉運用次序,
(明報製圖)

 

單靠休息不能真正「自」癒

做運動是為了健康生活,若結果反而損害健康,這對於有志追求成績的跑手而言,或許是一個艱難的抉擇。事實上,正如小朋友未學行,不會先學跑;缺乏基礎肌力及身體控制訓練,選用不適合自己的動作模式,便會導致重複的軟組織勞損。或許你會認為:跑步不就是鍛煉下肢力量嗎?毫無疑問地,跑步的確需要應用某些下肢肌群力量,但並非全部;而一些跑步動作需要的下肢穩定肌肉,跑手並不會無故擁有。即使有良好的下肢穩定性及主動肌肉力量,錯誤的肌肉運用模式(muscle activation pattern)或會令你產生勞損,引起痛症。

 

什麼是理想的肌肉運用模式?試舉一個簡單例子,將右腳由站立姿勢拉向後時,會牽涉一個髖伸展(hip extension)的動作,當中除了需要用到臀大肌(主要肌肉),亦要運用到其他附近肌肉組群,如豎棘肌群、膕繩肌等。

 

肌肉運用模式,就是說明一個動作較理想的肌肉運用先後次序,而髖伸展理想的肌肉次序為:臀大肌、膕繩肌、對側豎棘肌群、同側豎棘肌群。若非使用一個理想的次序,或會因重複練習而導致下背痛或大腿後肌拉傷。即使休息可讓軟組織負荷減低,減少疼痛,但並不會令肌肉學習到理想的運用模式,疼痛亦會隨着訓練量再次增加而重複出現,並不能真正地「自」癒。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於7月18日起的周四晚上,推出小班教學的跑步治療訓練班,內容包括矯正運動訓練,改善肌肉;同時提供戶外及水中跑步訓練、勞損痛症處理等,適合希望改善身體健康、跑步表現及加深對跑步認識的人士參與。

 

查詢:2783 3636

文:蘇文浩(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二級物理治療師)

分享此內容:

關於明報健康網

由《明報》及養和醫院共同策劃的《明報健康網》,是一個屬於都巿人的健康資訊網站,從養生保健、均衡生活、正視都巿疾病,以及醫學科技新知等等各方面都會觸及,為注重健康的男女老幼及熱愛家庭的人士,提供一站式健康資訊。《明報健康網》聯同一眾醫生、護士、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及其他專業的醫務人員,携手與你並肩同行健康富足之路!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18 – 2025. Mingp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Scroll to Top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