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產後高危?腹直肌分離影響肌肉功能、肚皮下垂鬆弛 術後護理4點要注意
孕婦生產後,在擔心能否修身的同時,也會關注「收肚」情况。部分女士在生育後,會出現腹直肌分離,即腹部中央凹陷的情况,除了影響外觀,也會影響肌肉功能。腹直肌分離情况輕微,可以透過物理治療,鍛煉核心肌肉改善,若情况嚴重或出現肌肉功能受影響時,則需考慮手術處理。
腹部中央凹陷 影響外觀和功能
養和醫院整形外科專科醫生蔡永基醫生表示,人體腹部中央位置,有兩條垂直的腹直肌並列構成的肌肉群,即俗稱的「六嚿腹肌」,負責支撐前腹軀幹。當進行一些腹部收縮動作,例如仰臥起坐(sit-up)撐起上身時,腹直肌需要收縮才能用力,若腹直肌之間的間距增加甚至分開,就是腹直肌分離。若患者做類似sit-up的收腹動作時,腹部之間的虛位可以放到兩隻手指,就屬於輕微的腹直肌分離,如果放到2至4隻手指便屬中度,超過4隻手指則是嚴重情况。
腹直肌分離除了影響腹部肌肉功能,也會影響患者外觀,例如肚皮下垂、鬆弛、用力時腹部會向外突出等,甚至出現小腸氣。
相關文章:【懷孕準備】 產後抑鬱或是憂鬱? 家人關懷、及早治療勿輕視 8個主要徵狀和8個預防小貼士
產後勞動、筋膜薄弱 易致腹直肌分離
大部分腹直肌分離的患者是產後婦女,特別是生育多胎、懷巨嬰,或懷雙胞胎甚至多胞胎的產婦。蔡醫生解釋,女士在懷孕時受荷爾蒙影響,腹部筋膜鬆弛、子宮脹大,如果嬰兒體形較大或懷雙胞胎,會令筋膜鬆弛的情况更嚴重,導致產後出現腹直肌分離。生育後是否出現腹直肌分離,取決於產後護理,以及產婦的筋膜是否較薄弱。一般採用剖腹生產的婦女,醫生縫閉傷口時會連同腹直肌縫合到原來的位置,但如果女士在產後太操勞,加上運動姿勢不正確,令修補的傷口產生缺損,日後便有較大機會出現腹直肌分離。
另外有小部分腹直肌分離患者是因肥胖所致,由於他們的腹部脂肪積聚,增加腹腔壓力,會令筋膜鬆弛,導致腹直肌分離。
鍛煉核心肌肉 避免惡化
蔡醫生指出,輕微的腹直肌分離,若腹部功能未受影響,可以透過鍛煉核心肌肉,提升腹部力量來改善。建議患者應在物理治療師的指導下鍛煉,同時要避免一些需要用力谷起肚皮的運動,例如sit-up。患者亦可使用腰封、束腹帶等緊身衣物,避免情况惡化。
若腹直肌分離情况嚴重,以至出現功能上的影響,例如每當用力時,腹部中間位置會向外突出,或出現前腹壁的小腸氣,則可考慮做手術。另外若患者介意腹直肌分離影響外觀,如肚皮下垂、「假肚腩」等問題,亦可以考慮做手術修補。
手術縫合腹直肌 除去多餘皮膚
當進行修補腹直肌的手術,整形外科醫生會盡量令疤痕癒合達到理想,盡量避免留疤。一般會選擇在剖腹生產的傷口位置開刀,若非剖腹生產的患者,醫生會盡量把傷口位置開得更低,即俗稱「比堅尼」的位置,讓患者日後穿比堅尼泳衣都可以遮擋。
若病人有較多鬆弛皮膚,手術時醫生會把上腹肚皮拉過肚臍位置,並在肚皮適當位置開一個孔讓肚臍穿出來,但術後無可避免在肚臍旁邊會有疤痕。如果病人沒有太多皮膚需要除去,只是純粹下腹出現腹直肌分離,可以考慮開一個小傷口,置入內窺鏡儀器進行修補手術,疤痕會較短、康復亦較快。
蔡醫生指出,疤痕癒合的情况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傷口的位置,例如位於手腳、肚皮、背部的疤痕,一般癒合情况都會比面部疤痕差。整形外科醫生在手術時,會盡量把傷口對齊,如情况合適亦會使用毋須拆線的溶線。
術後護理 避免「谷肚」
蔡醫生提醒,病人要注意以下4點的術後護理:
。術後患者需要穿着腰封或束腹帶6至8星期,以保護修補位置,避免不經意用力時會「谷爆」傷口。
。病人術後要避免粗重工作及做sit-up等「谷肚」動作,建議術後4至6星期後才開始進行簡單的拉筋動作,鍛煉核心肌肉。
。傷口護理也是避免留疤的關鍵,建議患者出院後一星期覆診,讓醫生檢查皮下有否積水或分泌物積聚,如情况理想可以3個月後再覆診,檢查其康復進度。
。由於疤痕需要半年至一年才成熟,醫生會持續監察疤痕,建議患者在適當時候使用疤痕貼及按摩疤痕膏等,幫助減少疤痕。
- 新冠每半年出現高峰?孔繁毅:抗體每6個月下跌 料市民反覆感染 高峰或變弱
- 【富貴包】肩頸上肢痠痛勞損 長期低頭機不離手 3大隱患
- 【營養不良】長者食慾不振或致免疫力下降 3方法增加營養攝取 (仁濟健康快訊)
- 逆轉脂肪肝有法(養和醫度百科)
- 【痛風】常用口服藥物知多啲 了解初服降尿酸藥物宜忌 (醫學滿東華)
- 【膝痛】盆骨足踝偏移招膝痛 站鏡前自我檢查(姿治通鑑)
- 【DSE】考試壓力源自錯判?學生如何克服考試焦慮症?
- 【糖尿病人外遊注意】更頻密驗血糖?出發前、旅遊期間要做足準備(附手提行李清單一覽)
- 【肺炎鏈球菌】港常見血清3型患者肺部含膿 或併發肺水腫、腦膜炎、肺炎 老幼高危 科委會研引入15價疫苗
- 淺談病毒性肝炎A至E(養和醫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