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或踏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機會受「理遺」問題困擾,即小便不由自主地滲漏,不但影響個人衞生,也為患者構成精神壓力。常見女性失禁有三類,分別是壓力性失禁、迫切性失禁和滿溢性失禁,有沒有方法可以預防呢?不妨參考以下7個Tips,從日常生活或運動習慣入手,有助改善骨盆底肌肉及膀胱的控制。
港有逾一成婦女有尿失禁 骨盆底肌肉無法控制膀胱
養和醫院婦產科專科醫生劉雅婷醫生表示,正常情况下,女性排尿時尿液會由腎臟經輸尿管進入膀胱。當膀胱達到一定儲尿量時便會收縮,同時尿道括約肌及骨盆底肌肉會放鬆,讓尿液經尿道及會陰排出體外,排清後骨盆底會收縮,關閉尿道口。
骨盆底是指包圍在尿道、陰道、直腸出口附近,位於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對控制排尿十分關鍵,若骨盆底肌肉出現問題,便無法控制膀胱,影響排尿及導致滲漏。
數字顯示本港約有一至兩成婦女有尿失禁問題。不少女士以為滲漏屬平常或因害羞而難以啟齒,往往諱疾忌醫,結果令失禁情况惡化。劉醫生指出,嚴重情况下,失禁會令皮膚受尿液刺激而受損發炎,增加尿道感染機會,亦影響患者的社交生活,因此提醒女士若發現尿滲問題影響生活,應及早求醫。
相關文章:【Young Old 健康】女性尿滲、失禁影響生活 物理治療訓練盆底肌有助改善
壓力性失禁:骨盆底肌肉鬆弛
常見女性失禁有三類,分別是壓力性失禁、迫切性失禁和滿溢性失禁。劉醫生解釋,壓力性失禁在女性當中最常見,患者骨盆底肌肉鬆弛,難以控制尿道口,因此當腹部壓力增加(例如咳嗽、打噴嚏、 大笑、跑步、跳繩或提起重物時),骨盆底肌肉便無法收縮承托,導致膀胱內的尿液不由自主地滲出。
患者大多是曾經生育或踏入更年期的女士,前者因為當生育時,嬰兒經陰道離開母體,導致陰道盆腔肌肉撕裂,以致承托較差;後者則由於盆底肌肉纖維受荷爾蒙影響,活動能力減弱。
當懷疑有「理遺」問題,醫生一般會先為求診者作基本檢查,排除尿道發炎導致的失禁問題,亦會詢問病人的飲食習慣,了解失禁是否因喝水太多或膀胱受飲料中的咖啡因刺激所致。
要治療壓力性失禁,物理治療是第一線治療。物理治療師會指導病人收緊盆骨肌肉的正確方法,希望逐步恢復其承托力。病人掌握正確技巧後,必須在家中持之以恆練習才會有效。若物理治療成效不彰,醫生評估病人情况後,可考慮進行手術治療。
迫切性失禁:膀胱肌肉不自主收縮
第二類常見情况是迫切性失禁,這常見於長者及神經系統或脊骨受損的女性,目前成因未明。患者會因膀胱肌肉過度活躍,導致放鬆或靜止時不自覺地收縮,經常無緣故下有強烈尿意。即使廁所近在咫尺,患者仍會不由自主地突然漏尿。常見徵狀包括經常有尿意、小便頻密、夜尿較多及睡時遺尿,特別在寒冷天氣,甚至當聽到水聲或將到廁所時更加嚴重。
劉醫生指出,患者一般要接受行為治療,訓練大腦控制膀胱,控制尿量仍少時不要匆匆小便,即使尿急也應稍稍拖延,以減低小便頻率,但治療需較長時間才見效。
醫生或會按病人情况,處方有助放鬆膀胱肌肉的藥物,以減低膀胱活躍度。藥物治療成效快,但有其副作用,例如早期使用的藥物會導致口乾、眼乾、便秘、眼壓增加,近年推出的新藥對唾液腺的影響較少,但高血壓人士亦需小心。
相關文章:【女性健康】 慎防復發性尿道炎 年輕、年長女士患病誘因大不同
滿溢性失禁:膀胱積滿尿液
第三類情况為滿溢性失禁,相對較少見,其成因是膀胱肌肉收縮能力減弱或尿道阻塞,令膀胱積聚尿液至滿瀉,一般常見於脊骨受損、患有子宮肌瘤或生殖器下垂人士。
醫生會針對患者無法排尿的原因提供治療,例如以手術處理子宮下垂或肌瘤。懷孕婦女若出現滿溢性失禁,一般在懷孕3個月後有所改善。
多做盆腔運動 切忌「去定先」
理遺問題看似無法預防,但劉醫生指出,可以從日常生活習慣和運動,改善骨盆底肌肉及膀胱的控制:
1. 多常做盆腔收縮運動,改善骨盆底肌肉控制
2. 每日不要喝超過兩公升飲料
3. 少飲刺激性飲品,如咖啡、茶、啤酒、可樂等含咖啡因的飲料,減少刺激膀胱
4. 保持合適體重
5. 如有咳嗽、哮喘,應盡快求醫
6. 便秘會增加失禁風險,宜保持良好大便習慣
7. 尿意欠奉或不強烈時,切勿「去定先」,若如廁太早太密,身體久而久之會習慣膀胱稍有儲尿便要小便,減弱對膀胱的控制
專題系列文章
- 拆解急性與慢性鼻竇炎成因、治療及預防方法 炎症嚴重可損視力致腦膜炎
- 【平安藥包】外出旅行必備 藥劑師列舉藥物清單:止痛退燒、腸胃不適、止暈、急救包……
- 「鎂」助眠神器?塗抹皮膚放鬆肌肉一秒入睡?拆解「鎂」功能及食物攝取
- 眼痛警號不容忽視或眼睛發炎?急性青光眼?低頭族必做護眼「20-20-20法則」
- 長者無故頻跌倒 沒先兆跌後「全無感覺」 小心或潛藏腦出血…
- 紓緩鼻敏感 抗組織胺效用副作用、噴鼻劑、洗鼻3步驟知多啲
- 諾如病毒康復者糞便帶病毒可達2周?營養師:腸胃炎期間7個飲食注意
- 爆肺興肺纖維化有關?氣喘咳嗽胸口不適病徵難辨?
- 質子治療精準應對兒童癌症 減少長遠後遺症及對發育的影響
- 嵌甲/倒甲、捲甲、灰甲有分別?足病診療師:小心剪腳甲選鞋6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