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機能隨着年齡增長而逐步退化,心臟功能亦有機會受到影響,以致心跳次數減少或過慢;亦有部分人士患有心律不正、心房顫動等心臟問題,由於未必可透過服用藥物來控制病情,按病人實際需要植入心臟起搏器或除顫器是可行的方法。現時植入手術已發展成熟,有新型號更可透過微創手術經大腿植入,毋須在胸口開刀,惟有一定的限制,未必適用於所有病人。
相關文章:【心臟病與三高】心房顫動無先兆 心跳可達200下?隨時致中風 治療康復添變數 (預防必做的5個任務)
心臟起搏器監察心臟漏跳 即時輸出電流調整
養和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鄭翊侃醫生解釋,心臟的竇房結負責控制心跳,隨年齡增長,心臟機能亦有機會退化,竇房結傳送的信號會變弱,造成心跳次數減少、心跳過慢等問題,而因為心臟傳導阻滯而衍生的心臟問題,則較難透過藥物來調節心跳,控制病情,需要倚靠植入心臟起搏器來協助調節心跳至正常頻率。
心臟起搏器能全天候監察患者的心跳,如監察到有漏跳問題,會即時以電流刺激患者的心臟跳動,補充缺少的心跳,以助調整至正常水平。概括而言,心臟起搏器大致分為「單腔型」及「雙腔型」:
類型 | 導線 | 適宜植入的病人種類 |
單腔型 | 1條 | 只有心房或只有心室的問題 |
雙腔型 | 2條 | 涉及竇房結或房室結協調問題 |
心律不正 電流除顫防昏厥
至於有心律不正的病人,尤其是有心室顫動或心室心搏過速,有較大機會出現突然昏厥、休克等危險情况,甚至有相對較高的猝死風險,這類病人則未必適合植入只有起搏功能的心臟起搏器,而是考慮安裝植入式心臟除顫器,除顫器同時有起搏功能,一旦監察到心律不正,會即時輸出電流刺激心臟,以調整心律恢復正常跳動,有助減低突然猝死的風險。
而罹患心臟衰竭的病人,一般會建議植入雙室型同步起搏器,有助協調左右心室不同步跳動。
相關文章:世界心臟日丨常見心臟病 冠心病、心律不整成因、徵狀你要知 及早預防併發症
新無線型號經大腿植入 毋須開胸
上述提及的起搏器或除顫器,傳統上一般需在胸口開刀,並通過兩邊手的靜脈植入,術後需要時間護理及待傷口癒合,現時醫學界已推出了新型號的無線心臟起搏器,可透過微創手術,從大腿靜脈進入,並在X光的監察下,將一個長約2厘米的無線起搏器由大腿位置沿靜脈傳送至心臟,勾在心室中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的位置,同樣可全天候監察心臟情况,適時輸出電流調節。
功能限制 非適用所有病人
部分病人可能過去曾接受手術、放射治療等療程,無可避免地令兩邊手的靜脈受損而出現阻塞,傳統的植入方式存在困難,而無線心臟起搏器的技術,則有助解決這個難題,令病人受惠。然而,無線心臟起搏器亦有其限制,其功能與單腔型心臟起搏器相似,只適用於間中出現心臟漏跳、毋須長期倚賴起搏器的病人;如果病人屬完全倚賴起搏器刺激或是需協調雙心室跳動,則需要考慮利用其他技術,植入雙腔型起搏器或雙室型同步起搏器。
專題系列文章
- 嬰兒血管瘤1個典型症狀:皮膚紅點增大成軟瘤 複雜個案或影響發育 早產嬰風險較高
- 【精神健康】囤積症有五大元素 多10多歲發病 隨年長惡化 非長者獨有
- 【牙周病】細菌毒素可入血管 增心臟病風險 注意口腔衛生避攝過多糖分酸性食物
- 快測產品五花八門 檢測唾液、鼻液、尿液、糞便可自行「診症」?臨牀診斷不能取代
- 睡眠四大任務 失眠後補眠沒用?「鬼壓牀」深層睡眠所致?解救失眠7個Tips
- 關於抑鬱症的9個問題?新一代抗抑鬱藥副作用?
- 港常見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椎炎 養和山村義工隊籌50萬助風濕病患身心康復
- 雪卵 — 延長生育期限的選擇?
- 白蝕成因和不同治療方法 缺少色素易曬傷增皮膚癌風險
- 照腸鏡前戒口低纖飲食服瀉藥 照後忌即吃刺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