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苦 喪親痛 跳出框框 笑抗抑鬱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愛姍」人稱姍媽,臉上總是掛着滿滿的笑容,喜歡到新生精神康復會的安泰軒參與不同的小組及興趣班。如果是第一次接觸姍媽,只會覺得她是一個開朗健談的「老友記」,絕對不能想像她曾因嚴重抑鬱入住青山醫院。

 

患癌苦 喪親痛 跳出框框 笑抗抑鬱
(monzenmachi@iStockphoto,設計圖片,相中模特兒與文中所提個案無關)

 

喪禮上崩潰 事後「失憶」

姍媽與父母關係非常好,他們的相處比較像朋友,什麼心事都可以傾訴。媽媽於二○一○年離開了姍媽,她雖然內心非常難過,但她知道要照顧好爸爸,傷痛之情也不敢太過表露出來。姍媽以為時間可以冲淡自己哀傷的情緒,奈何天意弄人,就在媽媽過身一年半後,爸爸於姍媽59歲生日前一天離她而去。爸爸離世的消息令姍媽徹底崩潰,她呼天搶地的喊着爸爸,情緒異常激動,身旁的丈夫、兩個女兒及女婿對姍媽的反應顯得有點不知所措。姍媽一直不能接受爸爸離世的事實,終日以淚洗面,由於身體及精神過度透支,有一日,她終於不支暈倒了。

當姍媽在醫院回復意識時,她發現自己已經被綁在病牀上。姍媽不斷問丈夫及兩個女兒有關爸爸的後事是否已安排妥當,兩個女兒對於姍媽的提問感到十分愕然。姍媽明明出席了喪禮,而且在喪禮上表現得歇斯底里,但現在卻好像忘記得一乾二淨,令人費解。後經醫生確診,姍媽因為家人的相繼離世,誘發了抑鬱症。

抑鬱症大大影響了姍媽的日常生活,令她的情緒一直處於谷底。面對着姍媽時而發生的情緒失控,她的丈夫、兩名女兒、女婿及兄弟姊妹們都無怨地照顧及陪伴她。為了讓姍媽獲得更適切的治療,在精神科醫生及家人的鼓勵下,姍媽決定入住青山醫院,透過醫護人員幫助,為她調配更合適的藥物。

 

加強正面情緒和希望感

在青山醫院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姍媽終於可以回家。醫護人員建議姍媽聯絡住所附近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期望社區服務支援可以讓她更快適應日常生活及重新融入社區,而且亦有助改善病情。

姍媽心想既然閒來無事,不妨到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參加活動打發時間。就在姍媽所住屋苑附近,有一間由新生精神康復會營運的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安泰軒。

起初姍媽在安泰軒顯得比較被動,因仍未能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緒,每當遇到一些比較沉重的話題時,情緒較易失控。中心社工鼓勵姍媽參與「正向心理學」課程,從而提升她的思維模式,加強自身的正面情緒和希望感。在課程中,姍媽學會如何管理情緒,也學懂「放下」。從課程中,姍媽體驗了四個重要的人生哲理,包括:

一、跳出框框

二、專注當下

三、學習放下

四、懂得感恩

這些人生哲理也成為了姍媽的座右銘。

 

深呼吸控情緒 寄情禪繞畫

姍媽好不容易踏上復元之路,大家滿心以為幸福將降臨在姍媽一家身上,奈何事與願違,姍媽在二○一五年證實患上癌症。在醫生會診的時候,家人都很擔心和害怕這突如其來的噩耗會嚴重打擊姍媽,令她情緒失控甚至抑鬱症復發。姍媽聽到患癌的消息後,當場雖然心情立時跌入谷底,但她透過不斷的深呼吸,把情緒好好控制。家人及醫生對於姍媽能坦然面對癌症無不感到驚訝。

姍媽之所以能夠好好控制情緒,原來是她不自覺地將「正向心理學」課程所學到的應用出來。在醫院接受治療期間,姍媽承受了很多身體痛楚,她並沒有掩飾自己因病而心情低落的事實,因為她接納這是當下的感覺,但她同時亦很感恩仍有機會接受治療,以及得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關心。

治療期間,姍媽基本上只能進食流質食物,身體及心理承受着不能言喻的痛楚,但她並沒有自暴自棄,反而更加積極面對生命。漸漸地療程對姍媽起了積極的作用,令她的病情逐漸好轉。在醫院期間,姍媽亦會以自身經歷與病友分享,她鼓勵病友們要「接受事實」、「用意志重新站起來」及「懂得感恩」。姍媽也是靠這三點讓自己能坦然面對患癌的事實,她相信積極及正面看待自己的病,對病情十分有幫助。

姍媽於二○一六年初終於完成療程離開醫院。她再次積極投入安泰軒的活動,更找到新的興趣——禪繞畫。學習禪繞畫除了令生活有了寄託,更讓她有所得着。學習過程中,她更深刻的領略到專注當下及放下的道理,這一切讓姍媽對自己及難以掌控的事情的看法變得更正面。此外,姍媽時常會將自己的畫作送給家人及朋友,禪繞畫令她與家人及朋友的關係拉得更親近。

 

一站式精神健康服務

安泰軒是新生精神康復會於天水圍開設的全港首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其後分別在深水埗、油尖旺、沙田、葵涌、屯門及離島區增設服務點,現時共有七間安泰軒。

安泰軒駐有社會工作員、職業治療師、護士及活動工作員,透過一站式綜合服務,為有需要的精神病康復者、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及其家人/照顧者,提供社區支援,協助他們盡早融入社區生活。

服務對象﹕

區內年滿十五歲及以上的人士,包括﹕

一、精神病康復者/精神科醫院或診所的門診病人

二、有或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

三、有或懷疑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的家屬/照顧者

四、有興趣改善精神健康的區內居民

五、在私營殘疾院舍居住有精神健康問題的舍友

 

資料提供:新生精神康復會

網址:www.nlpra.org.hk

查詢:2332 4343

文:新生精神康復會專業服務經理(社區服務)黃宗保(註冊社工)

編輯:梁小玲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