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夏季感冒,很多時為外感暑邪之氣所引起,有人稱之為「感暑」,屬於感冒一病的暑濕症。外感暑濕之徵狀為自覺身熱、輕度怕風、小量汗出、肢體痠痛、頭昏腦脹,伴有重墜痠痛、咳嗽、痰液黏稠、鼻流濁涕、心煩、口中黏膩、口渴而不欲多飲、胸悶惡心、小便短赤。暑天感冒,暑必兼濕,所以治療上以清暑祛濕為主,選方可考慮用新加香薷飲和藿香正氣丸。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感染Delta變種病毒症狀似重感冒 英國研究:接種兩劑BioNTech或阿斯利康疫苗 減住院風險逾9成
流感起病急驟 老弱易引發肺炎
至於流行性感冒,是西醫病名,中醫認為屬於外感中的時行感冒,多因四時不正之氣引致,即氣候應熱不熱,應寒不寒,所以發病不分季節,有廣泛的傳染流行,起病急驟,病情比較嚴重,老弱病殘者若治療不及時,會引發如肺炎等合併症。流感病發常見惡寒發熱,體溫在39℃至40℃,周身痠痛,疲乏無力,初起全身徵狀不明顯,1至3日後出現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喉腫痛等,病情比一般感冒嚴重,體力恢復較慢,治療可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傷風感冒是否為同一種病呢?中醫認為感冒是由外感風邪所致,令人寒顫、汗出、頸痛、惡寒,初起症見傷風鼻塞流涕,若未能及時治療,將出現咽痛、惡寒身熱、咳嗽、體倦等徵狀。歷代醫者常將傷風感冒互稱,西醫稱為上呼吸道感染,常用方藥可選用桑菊飲、銀翹解毒丸、小柴胡湯、柴胡葛根湯。
相關文章:【兒童健康】 發燒39度屬高燒 兼有咳嗽、痾嘔、抽搐病徵即求醫 家長注意:處理方法7個 DOs and DON’Ts
文:溫淼祥(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牀中心及中藥房、註冊中醫)
專題系列文章
- 肌少症與抑鬱症同時出現致惡性循環?抗阻+有氧訓練 增肌抗抑鬱
- 脊柱側彎高低肩?身體兩側不對稱? 自我篩查及早求診
- 基孔肯雅熱多經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症狀:發燒、皮疹或關節痛 應立即求診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竇炎6症狀可同時出現 急性慢性治療有分別 洗鼻改善鼻塞
- 照護食着重食物質地、營養吸收 吞嚥困難者慎吃黏稠軟滑食物 自製軟餐Tips
- 椎間盤突出常見腰頸椎 局部劇痛嚴重走路也困難 水中物理治療有效嗎?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前列腺增生】尿頻、夜尿、小便乏力 以為「屙慢少少」不理會 可招腎衰竭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