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現行抗生素療法昂貴
許多研究發現,腸道微菌叢(Gut Microbiota)與健康及疾病息息相關,當正常腸道微菌叢受到不良改變,出現腸道微生態失調(Gut Dysbiosis)時,會增加腸道疾病風險,其中一種便是腸易激綜合症。目前其中一個藥物治療是利用一些人體無法吸收的抗生素如利福昔明(Rifaximin),改善腸易激綜合症大部分徵狀。不過治療費用較高,兩星期的療程需要花費$1500至$2000不等。醫學界與科學家便開始循糞便移植的方向,研究治療腸易激的可能性。
糞便移植平衡腸道細菌
糞便移植是什麼?即是將健康捐贈者的糞便細菌轉移到病人體內,讓糞便內的細菌幫助患者恢復腸道細菌的平衡。而由於同一家庭成員的腸道細菌成分相似,糞便移植的捐贈者主要為患者親人,醫生一般會先為捐贈者抽血及糞便樣本化驗,以防患有大病或傳染病;會使用約50至100克糞便作移植。移植用糞便會加入生理鹽水,經過濾等處理後,即日透過喉管由鼻孔經食道、胃部至小腸,移植至患者小腸。患者在灌入細菌後數小時已發揮效用,減輕徵狀。
親人捐贈療效更佳
對很多人來說,糞便移植看似匪夷所思,但其實並非罕見。曾有患者連續每天都腹瀉近十次,體重急劇下降。經醫生建議下,他接受了兒子的健康糞便,最終把腸道內的惡菌治好且沒有復發。而在德國,就有醫學研究找來13名患有腸易激綜合症患者,接受健康捐贈者的糞便,放入小腸內,結果發現全部患者的腹瀉徵狀減輕,而且沒有不良反應。當中有7人接受了親人的健康糞便,他們的病情比其他6名患者改善得更多。
此外,挪威有研究組織於2015年1至10月期間,招募了90名年屆18至75歲的腸易激綜合症患者,以6人為一組,隨機分配患者接受藥物或糞便移植治療,最終有55名患者願意接受糞便移植、28名患者接受安慰劑。3個月後,醫護人員發現65%接受糞便移植和43%接受安慰劑的患者均有明顯的好轉;當中沒有人因接受糞便移植而有任何不良反應。
能否廣泛應用仍需觀望
不過,糞便移植目前仍在研究階段,需要更多的研究和測試才能證實是否應用於醫學界,因此本港仍未普及。再者,即使捐贈者身體健康,「每天都有排便」,也不代表適合捐贈糞便。捐贈者年齡須介乎18至45歲、身體質量指數(BMI)必須在25或以下、沒有慢性疾病或家族病史,以及過去3個月未曾服用過胃藥、抗生素及益生菌等。
文:施蘊知(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編輯:王俊杰
電郵:feature@mingp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