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懷疑自己有發燒,探熱是最佳判斷的方法。市面的探熱針款式眾多、量度的位置亦有不同。惟判斷發燒的標準,每種探熱針略有不同,用錯標準容易誤判自己的病情。另外,要確保量度體溫的準確性,需注意量度的時間長度及手法,否則會得到不準確的結果。
不同量體溫方法有相應發燒標準
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關俊文醫生表示,常見的探熱針主要分為水銀式、電子式及紅外線探熱針,量度體溫的方法則有口探、腋探、肛探、耳探及額探,而上述5種量度體溫方法的發燒標準各有不同:
量度體溫方法 | 發燒標準 |
口探 | >37.5°C |
腋探 | >37.3°C |
肛探 | >38°C |
耳探 | >38°C |
額探 | >36°C |
關醫生解釋,口探、肛探、耳探均屬量度身體核心溫度,測量結果相對不會被外來環境所影響;但腋探和額探屬量度皮膚表面溫度,相對較易受外來環境影響,判斷發燒的標準因而訂得較為保守,多適用於快速篩查。他強調一旦發現腋探和額探的溫度超標,應盡快再以口探、肛探或耳探量度體溫,以得到更精準結果。
耳探:隨意放探熱針進耳洞 影響準確度
除了量度體溫的方法會影響結果外,忽略量度手法中的細節同樣有機會測出不準確的結果。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探熱針種類 | 清潔注意事項 |
水銀式探熱針 | 先用紙巾抹乾,再以含70%的消毒酒精清潔,風乾後妥善儲存 |
電子式探熱針 | 需根據廠商提供的指引恆常清潔消毒 |
紅外線耳探式探熱針 | 使用前必須套上保護膠套,拔走膠套除了有衛生問題外,或會影響準確性 |
分享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