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康復者】多乏力疲勞、咳嗽有痰、睡眠欠佳 中醫學者:有否後遺症視乎兩大因素:發病症狀、慢性病

【新冠康復者】多乏力疲勞、咳嗽有痰、睡眠欠佳 中醫學者:有否後遺症視乎兩大因素:發病症狀、慢性病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本港第五波新冠疫情已累計逾百萬宗病例。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雖然患者普遍症狀輕微,但團隊累計為逾千人次的新冠康復者遙距診症,發現症狀五花八門,有六旬主婦康復後氣力大減,連洗碗碟也要歇息。按臨牀所見,他說有兩個因素影響康復者會否有後遺症出現,首先是患者發病期間症狀的嚴重程度,第二是患者本身的年紀及體質,例如是否有慢性病等,呼籲康復者和市民勿掉以輕心,一旦檢測陽性應及早求醫,以免惡化。

【新冠康復者】多乏力疲勞、咳嗽有痰、睡眠欠佳 中醫學者:有否後遺症視乎兩大因素:發病症狀、慢性病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染疫康復者注意:建議未接種新冠疫苗者3個月後接種首劑 已打2針者毋須接種第3針

新冠康復者多感乏力疲勞、咳嗽有痰、睡眠欠佳及焦慮 後遺症視乎兩大因素

中大中醫學院及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團隊自上月初起,為社區新冠患者視像診症及處方藥物。林志秀說,患者多出現發燒、咳嗽及流鼻水等症狀,當中七八成人出現喉嚨痛,有患者形容喉嚨「好似吞玻璃咁痛」,進食及喝水均受阻,中醫診斷屬「風熱犯肺」,經驗上多處方中藥藥方「銀翹散」,並按患者症狀加減藥材,大部分人一日服藥一劑,3至5劑後已見明顯改善,部分人涉咳嗽,病徵則需時9至10日改善。

第五波疫情下染疫人數急增,中大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表示從遙距診症所見,患者症狀輕微,以中藥治療效用顯著。他說有主婦染疫康復後出現氣促乏力,一度難以打點家務,籲市民勿掉以輕心,一旦染疫應及早求診。(林靄怡攝)
第五波疫情下染疫人數急增,中大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表示從遙距診症所見,患者症狀輕微,以中藥治療效用顯著。他說有主婦染疫康復後出現氣促乏力,一度難以打點家務,籲市民勿掉以輕心,一旦染疫應及早求診。(林靄怡攝)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理大研究:4成新冠康復者6至12個月仍受長新冠困擾 持續疲勞、下肢乏力 康復八式助復元(附短片)

個案:康復主婦服中藥氣力增 可做家務1小時

林志秀表示,團隊常見新冠康復者感乏力疲勞,其次是咳嗽有痰、睡眠欠佳及焦慮抑鬱。他憶述,一名約60歲的家庭主婦本身患高血壓,早前染疫發燒入院,2月下旬出院,至3月下旬求醫,感覺氣力大不如前,走路容易氣喘,「拖地洗碗都要坐低休息再做」,她服用中藥後體力及氣促明顯改善,可以打理家務及行走近一小時。

相關文章:【新冠患者】浸大中醫: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金花清感顆粒、藿香正氣片 適用於不同病徵患者

康復者有否手尾視乎症狀體質 勿輕視當感冒

按臨牀觀察,林志秀說有兩個因素影響康復者會否有「手尾」,首先是患者發病期間症狀的嚴重程度,第二是患者本身的年紀及體質,例如是否有慢性病等,團隊正招募有後遺症狀的康復者參與研究,以了解中醫療效。

林志秀說,雖然現時新冠症狀類似感冒,但傳染力更強,臨牀所見對身體傷害更大,不應掉以輕心,若市民快速抗原測試呈現陽性,或身邊人已染疫而自己出現症狀,應盡快求醫及服藥,若患者發燒,身體或已開始受損。

稱「連花」「金花」兩藥有效 惟籲慎服

至於政府派發的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及「金花清感顆粒」,林志秀認為兩款藥大同小異,成分與臨牀所用的銀翹散等藥方相似,具一定功效,惟患者未必懂得理解藥物說明,而容易腹痛腹瀉的患者要慎用,否則或令大便稀爛;另因兩款藥含金銀花,俗稱蠶豆症的G6PD缺乏症患者不宜服用,建議市民服藥前先諮詢中醫師。

政府向市民派發「連花清瘟膠囊」及「金花清感顆粒」中成藥,中大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稱,兩款藥物大同小異,均具治療功效,但容易腹痛、腹瀉者需慎服,建議服用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林靄怡攝)
政府向市民派發「連花清瘟膠囊」及「金花清感顆粒」中成藥,中大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稱,兩款藥物大同小異,均具治療功效,但容易腹痛、腹瀉者需慎服,建議服用前最好先諮詢中醫師。(林靄怡攝)

相關文章:八段錦8招易學易做 健身氣功對高血壓糖尿有幫助

倡指導患者做八段錦助康復

內地中醫專家組早前來港考察及援助香港抗疫,包括視察本港中醫抗疫工作。身兼中大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所長的中大中醫學院副院長林志秀表示,以往中醫少有機會參與治療工作,建議可讓中醫師進入「方艙醫院」診症,至於長遠加強中西醫合作抗疫,可能要待中醫醫院落成後才能做到。

林志秀稱,因應本港醫療架構限制,加上過去疫情本港新冠患者人數少,病人主要留醫醫管局設施,待第五波患者人數急增,才有較大規模的中醫參與治療。他認為現時既然內地專家來港指導,政府應讓中醫師進俗稱「方艙醫院」的社區隔離設施,為患者診症及處方藥物,更可指導患者做八段錦等運動,有助加快病人康復。

林認為中西醫各有優勢,如中藥消炎療效顯著、西醫能實時監察生命表徵等,故兩者共同治療屬最佳模式。至於今次疫情後是否可改變現時架構,他卻不感樂觀,稱受制度所限,讓中醫進入公營醫療系統作中西合治十分困難,認為轉機在於日後中醫醫院落成,相信將有助促進中西醫在這個新平台上合作,共同參與預防及治療傳染病的工作。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