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55歲的陳先生,10年前確診高毒性的瀰漫大B細胞淋巴癌,醫生處方標靶藥物利妥昔單抗(rituximab)加多種化療藥物,療效理想。陳先生近日身體不適、食慾不振,並有低燒。正電子電腦掃描顯示腹腔淋巴結腫大,活組織檢查確診淋巴癌復發,幸而骨髓未受影響。陳先生接受利妥昔加化療,病情再度受控,但估計復發機率仍高。骨髓未見癌細胞,他可考慮接受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降低淋巴癌復發機率。
相關文章:【淋巴癌】分四期有多種方法治療 留意3大淋巴癌警號 及早確診治癒率高
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手術 治療淋巴癌及骨髓癌為主
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手術,多用作治療淋巴癌及骨髓癌,療效理想。有別於異體血幹細胞移植(allogeneic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自體移植利用病者本人的血幹細胞,毋須尋找捐髓者。移植前,醫生預先安排從病者周邊血液提取足夠的周邊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s),然後超低溫冷凍至零下150℃存放備用。若要收集足夠周邊血幹細胞,必須先提升血液內周邊血幹細胞數量,然後利用細胞分離機收集。
骨髓含大量造血幹細胞(haematopoietic stem cells),可轉化成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但周邊血液平常只含微量造血幹細胞。欲提升周邊血的造血幹細胞含量,可注射升白針(G-CSF);在打升白針前,先注射化療藥物環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效果更佳。若造血幹細胞數量仍然不足,則可在收集幹細胞前一晚注射培來沙福(plerixafor),有助骨髓釋放更多造血幹細胞入周邊血液。骨髓幹細胞表面有CXCR4受體,骨髓基質細胞(stromal cells)則有基質細胞衍生因子-1-α蛋白,兩者結合,防止幹細胞離開骨髓;培來沙福阻止結合,令造血幹細胞大量入血,有助成功收集足夠數量的造血幹細胞供移植用。
移植前需做超大劑量化療
病者接受自體移植之前,需要先接受超大劑量的化療,殺死體內殘餘癌細胞,然後隔天回輸已解凍的造血幹細胞,可令受化療抑制的骨髓在2至3星期內恢復正常功能;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短暫下降至極低水平,增感染及流血風險。其他副作用包括口腔潰瘍及腹瀉等,或需要接受靜脈注射營養液,以維持足夠養分。病者必須留在隔離病房,接受特殊護理,直至骨髓康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梁憲孫(血液及血液腫瘤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女性常見癌症】乳腺癌術後常見併發症 淋巴水腫可數年後發生 治療方法知多啲
- 【肝癌】料2050年新症翻倍 酗酒、脂肪肝致肝癌比例升 六成可預防
- 不正常的皮膚痣或斑 擔心變黑色素瘤?5個ABCDE特徵盡快求醫
- 【肺腺癌】30、40歲非吸煙者患肺癌?亞洲肺腺癌患者逾半與基因突變有關
- 【子宮內膜癌】第四大女性癌症 常見症狀收經後出血 採新分期法助精準個人化治療
- 【肝癌組織碎化技術】Histotripsy超聲波堆疊微氣泡消滅癌細胞 原發或轉移性肝癌適用
- 研究:三大泌尿系統癌症—前列腺癌、膀胱癌及腎癌 全球發病率趨升
- 鼻咽癌發病高峰50至60歲 吃鹹魚增患病風險?了解近年放射治療
- 代謝障礙肝癌港發病率趨升 港大研究:揭肝癌內脂肪「重編細胞」 阻一線治療
- 頸部淋巴結腫大未必是癌症 感染或免疫系統病或影響淋巴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