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白內障常見的5個徵狀:
1.)視力模糊
2.)影像對比不鮮明
3.)影像變得暗淡
4.)近視度數不穩定或突然加深
5.)畏光
晶體中間硬化致近視加深 晶體周邊混濁致畏光
曾醫生強調,有些病人出現眼矇,直覺以為是眼鏡度數不合所致,惟戴上新眼鏡也不見改善,或至視光師檢查時有懷疑,才會轉介眼科醫生跟進。他續指,在職人士通常較早察覺視力異常,退休長者則可能以為視力轉差是老化現象屬正常,因此往往較遲才發現,有些長者,甚至到一邊眼睛已無法視物才求醫。
過去研究顯示,患有白內障而不處理的長者,跌倒風險會較高。曾醫生也見過有長者因為經常跌倒而令家人起疑心,終發現原來是白內障「作怪」。
相關文章:近視、散光不斷加深要留神 錐形角膜20至40歲易病發 眼敏感患者少捽眼為妙
眼球細、有遠視人士 晶體加厚增患急性青光眼風險
眼球大、患近視者 易患慢性青光眼
白內障的影響非單令人看不清,更有機會引發徵狀更不明顯、有「視力小偷」之稱的青光眼。
「在白內障影響下,晶體會加厚,若患者本身眼球較小及患有遠視,晶體增厚可能會導致眼前房角收窄,於是引起急性青光眼。」曾醫生說,眼球較大及近視患者出現急性青光眼的風險較低,卻有較高機會出現慢性青光眼,因此他建議40歲開始每兩、三年便要驗眼,60歲後則宜年年檢查,以及早發現潛藏的視力問題。
養和醫院眼科手術中心主任曾雁醫生表示,白內障的影響不但令人視力模糊,更有機會引發「視力小偷」青光眼的出現,因此年過40歲宜定期驗眼!
白內障主要與年老有關
糖尿、免疫系統疾病、高度近視患者 白內障可能提早出現
曾醫生強調,目前治療白內障的唯一有效方法是手術摘除及植入人工晶體,暫時未有證據顯示藥物或眼藥水等能夠有效處理白內障。
白內障的出現主要與年老有關,故此年紀愈大患病機會便愈高。曾醫生說,六、七十歲的長者近半也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年過七十的患病率更超過八成,而部分疾病如糖尿及免疫系統疾病、眼睛曾經受傷或做過眼內手術、使用類固醇藥物,以及經常曝露於陽光下,都可令白內障提早出現。另外,醫生亦發現,高度近視患者,較多在較年青時出現白內障。
曾雁醫生表示,白內障的出現主要與年老有關,但有部分疾病如糖尿及免疫系統疾病、眼睛曾經受傷或做過眼內手術、使用類固醇藥物,以及經常曝露於陽光下,都可令白內障提早出現。
40歲始定期驗眼 良好生活習慣助預防白內障
年老退化難以避免,白內障亦防不勝防,除了定期驗眼,曾醫生亦建議市民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不要吸煙及均衡飲食,身體健康自然可以緩減衰老速度,在戶外活動或工作時宜戴上太陽鏡保護,而使用類固醇藥物時應小心及謹遵醫生指示,都有助減少白內障的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