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丨手術無風險?如何選擇人工晶體? 了解白內障手術的 5個問題
白內障(Cataract )會嚴重影響視力,令患者十分苦惱,而手術是唯一的根治方法。今時今日的白內障手術已十分普遍,隨着技術不斷提升、人工晶體更為先進,不但令手術更為精準及安全,更可以一併矯正散光、近視、遠視、老花等問題,令患者享有更佳的視力。不過,做白內障手術是否全無風險?林林總總的人工晶體應如何選擇?養和醫院視力矯正主任、眼科專科醫生張叔銘醫生逐一解說關於白內障手術的問題。
相關文章:瞬間看港人眼疾問題 養和眼科實踐3T核心價值 守護視力與港並進
入讀英國神級大學竅門 掌握選科攻略提升競爭力 Jennifer Ma助你考入最TOP大學 立即睇文! |
以超聲波乳化摘除白內障 微創植入人工晶體
摘除白內障需要在角膜表面切割一個微細的切口,然後切開晶體的前囊,再利用超聲波乳化方式打碎晶體,取出後再放入人工晶體,便告完成。而近年手術技術更成熟先進,有助減低細菌感染及視網膜脫落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張醫生指出,白內障手術一般會以微創方式進行,近年亦會使用飛秒激光,令度數更為精準,而且可以開出分層式切口,令傷口的隧道(Tunnel)更長,減低細菌穿過傷口入眼的機會。
白內障手術前要評估嗎?術後如何護理?
病人在手術前後都需要使用抗生素,術後亦要小心護理,包括不能捽眼、外出時要戴眼鏡保護等等,以抵禦細菌襲擊。現時病人出現細菌感染的風險亦降低至萬分之一或更少。
為了避免視網膜因為眼球被刺激而脫落,張醫生說病人在手術前需要接受詳細評估,尤其是較年輕的人風險愈高,如果視網膜有問題,病人則可先以激光「焊實」視網膜,以減低視網膜脫落的機會。
相關文章:【飛蚊症】辨清眼中「蚊」 了解飛蚊症原因 提防更嚴重眼疾
白內障夠熟才可做手術?手術風險愈熟愈大?
過去很多人以為白內障要夠「熟」才要做手術,但其實白內障愈熟,手術的風險會更高。張醫生解釋,白內障愈熟則愈硬,把它乳化打碎的過程或需要利用更大的能量才能成功,有機會傷及角膜內層細胞,最終可能要換角膜以恢復視力。
張醫生提醒市民,白內障指數達三、四度(十度為最高)又或者視力模糊問題影響到日常生活,便需要做手術,亦可以減低因為視力不清而跌倒受傷的機會。
術後再出現視力模糊?如何解決?
部分人在手術後再次出現視力模糊的情况,未必因手術失敗或白內障復發導致,而是出現因為殘留組織再生所致的後囊增生,四、五十歲較年輕人士發生的機會達六、七成,年紀愈大出現後囊增生的機會則愈低。張醫生指出,萬一出現後囊增生情况,通常只需做一個簡單的小手術便可解決。
相關文章:【Young Old 健康】常見眼疾:青光眼、老人黃斑點病變、糖尿眼 定期驗眼及早發現 減視力受損機會
選擇晶體愈貴、愈多功能愈好?
白內障手術同時會為病人植入人工晶體,然而人工晶體種類眾多,由最初的單焦距,發展至雙焦、三焦,更有長焦距、漸進式,如何選擇才好?
張醫生說,選擇晶體不是最貴或最多功能便最好,每種晶體都各有優點和限制,加上每個人的需要和情况也不一樣,最重要是醫生憑經驗,根據病人的需要而作出適合的建議。他舉例說,有一對夫婦都要做白內障手術,丈夫需要處理文件及開會,最希望不用戴眼鏡,故選擇可看清不同距離的三焦距晶體;至於妻子則需要晚上駕車,故其中一隻眼使用長焦距晶體,幫助她看清汽車表板和路標,而又避免了多焦距晶體可能在暗環境的眩光問題。
如果晚間出現光暈,張醫生建議病人接受漸進單視覺療法 (Blended Monovision),即利用不同晶體令左右眼各有功能,例如一隻眼晴留有適量的近視度數以便看中近物,另一隻眼睛則用於看遠加中物,待大腦調節及適應後便能看清遠中近。此外,即使曾接受過激光矯視的白內障病人,也可以在儀器協助下,更準確計算眼球長度和計算度數以選擇適合的晶體。
術後無法適應人工晶體怎辦?
有些人植入人工晶體後,可能無法適應或未能應付日常所需。張醫生表示,若出現這類情况,病人毋須啞忍,可以再做手術更換人工晶體,曾有個案在手術後3年更換晶體亦沒問題。其經驗顯示,只要在手術前向病人解釋清楚人工晶體的特性及可能存在的代價,病人的滿意度也會較高。
- 【瘧疾】瘧蚊叮咬出現發燒、嘔吐等5個徵狀可併發貧血、昏迷 慎防蚊子傳播登革熱、日本腦炎、寨卡病毒
- 類風濕性關節炎常見紅腫熱痛 宜盡早治療紓緩重拾正常生活
- 【創傷後遺症】災難後的傷痛持續? 了解創傷後壓力症4個主要症狀 (醫賢心事)
- 隱源性腦中風年輕人高危?拆解5大隱藏病因 對症下藥減再中風風險
- 【跌倒】40歲後肌肉流失 平衡力反應變差 young old防跌3招鍛煉下肢
- 疫境中決心成為新一代護士 學護起步 守護更多人健康
- 兒童哮喘難斷尾?家長注意:及早診斷、勿自行停藥 7個預防貼士
- 【中風治療黃金3小時】「談笑用兵」及時辨識中風病徵 應對危機減患者後遺症
- 20歲已斑禿?了解兩類脫髮成因及外用生髮水、口服藥治療成效
- 【經期】月經周期不準、流量多少和顏色深淺 反映身體有問題?中西醫:紓緩經痛6招傍身
- 新冠肺炎丨港設83個深喉唾液樣本收集點(附新增收集點名單及社區檢測中心地點)
- 聯合醫院非與超級傳播者同病格病人初步確診?梁子超:需高度護理病人應重複檢測 袁國勇:第四波個案回落速度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