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傳統中風復康訓練,要物理治療師一對一、甚至二對一從旁指導照顧,病人難以長時間接受訓練,影響復康速度。外骨骼機械人就像Iron Man的盔甲,病人穿戴上機械手或機械腳後,可以安全地重複活動手腳,大大減低人力要求。
中風乃全球第二致命病因,在香港是第四號「致命殺手」。每年有逾20,000宗新症,近年更有年輕化趨勢,特別是40至50歲年齡層。受惠於醫學進步,本地中風死亡率相比20年前大幅下降。但隨着在社區生活的患者人數上升及趨年輕化,社區康復及預防復發愈益重要。
中風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殘障,逾半中風患者可以完全回復自我照顧能力。復元因素除了取決於腦部受損類型、範圍與位置外,適當康復治療亦十分關鍵,因為中樞神經損傷後具有重建的可塑性,但必須通過長時間反覆練習去促進神經復元。
安全加操 減省輔助人手
對中風患者而言,最影響生活質素的功能缺損,是步態不穩及患側手部癱瘓無力,患者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及時間去重新學習,才可重塑腦細胞功能。隨着外骨骼機械人發展,病人穿戴上機械手或機械腳後,可以安全地重複活動手腳,兼可減低物理治療師的人力要求。
例如步行不良的患者,穿上機械腳後可由支架承擔身體重量。患者可專注學習平衡及正確步態,物理治療師則可騰出雙手,觀察患者表現,並實時微調各項設定。如發現其他問題如個別肌肉張力過大、軟組織黏連、關節僵硬或本體感覺較差等,治療師可透過手法治療、運動治療或利用電療器材去改善有關問題。換言之,機械人訓練必須配合其他康復治療,才能達到理想的治療成效。
下肢外骨骼裝置應用於康復訓練源於本世紀初,當時只限用於跑步機。着地走動的設計於10多年前面世,經不斷改進,外骨骼機械人的技術已漸趨成熟,在中風及脊髓損傷康復上都有強大臨牀實證。然而,它們的價錢及保養費用十分昂貴,因而本地臨牀應用仍未普及。上一代型號面世時售價接近400萬元,之後回落至200萬元,現時更大幅降價;新型號則售價差異很大,視乎產地、認證、功能及使用對象,由35萬至200萬元不等。
部分復康中心提供機械人訓練
上一代型號只有較大型醫院使用。至於能着地走動的新型號,除公營醫院外,部分社區康復中心,如香港耀能協會持續復健中心及東華三院何超蕸綜合復康中心,都有提供機械人訓練。一般情况下,以改善步態的中風患者為例,治療師會以10節為1個療程,每節90分鐘(或患者的耐力上限,以較短者為準),首階段療程建議每星期做兩次;是否繼續療程及改變設定等,則視乎個別患者進度。
由於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外骨骼機械人訓練,而醫院提供的康復訓練一般為期短、排期需時及轉介門檻高,因此有關訓練需要在社區層面得以承接及延續,以達至後急性期最佳的治療成效,以及預防跌倒、惡化及併發症的發生。
文:曾毅鋒(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
編輯:王翠麗
專題系列文章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
- 【基孔肯雅熱】曾祈殷:約3成半患者發病首星期病徵輕微或未察覺 勿輕視長期後遺症
- 慎防基孔肯亞熱 「疫區」返港噴蚊怕水14日防潛伏期傳播
- 基孔肯亞熱多地爆發 衛健委:可母嬰傳播 暫無疫苗
- 不用日行一萬步?研究:日行7000步可降25%心血管病、38%認知障礙風險
- 【致敏食物】研究:鑑定11種蟹致敏原 首發現皇帝蟹獨有MDH 冀免不必要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