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月上旬,原本我應該在太平洋潛水勝地Galapagos Islands潛水。可是,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出現,不但令我期待多年的海底朝聖之旅泡湯,還要日以繼夜地工作,重溫17年前SARS的噩夢。跟17年前一樣,全城陷入恐慌,搶購口罩和消毒潔淨用品。不同的是,今次連米糧和廁紙都是瘋搶的目標。身兼家傭一職的我,自然不能怠慢,放工後還要拖着疲累的身軀去四處張羅。
「隱形」病人出沒普通病房 人人自危
同SARS年代一樣,恐慌的不僅是市民百姓,還包括一衆醫護人員。自從出現了本地社區感染個案,以及發現「隱形」確診者曾在普通病房出沒後,立刻人人自危,齊齊加强「裝備」自己,並且視內科病房為畏途,因為那裏每個病人都可能是疑似個案云云。所以每天除了去診治疑似和確診個案外,還要處理部門內外排山倒海的質詢、問症,以及林林總總的理性與非理性的擔憂。不同的是,比較起SARS年代,醫護人員的防疫知識和醫院的隔離設備整體上有所提升,而且病原較快被確定;再加上快速測試很快便出現,所以今次對抗的目標和方針會較上次清晰,大家陣腳亦較易穩定下來。
由於病原是新的冠狀病毒,所以跟17年前一樣,至今仍然未有經證實有效的治療藥物出現。現在採用的抗病毒藥物,例如利巴韋林(Ribavirin)和複方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是根據從其他冠狀病毒(例如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研究而採用作治療。不同的是,在SARS時曾被廣泛長時間使用的高劑量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已經不會再採用。
醫院內憂外患 挑戰比17年前大
當然,跟上次疫情一樣,除了要診治病人和處理每天幻變不定的內科與隔離病房事務外,還要經常出席大小相關會議,以及閱讀回覆大量電郵和短訊。最後,每天還要花時間查閱關於這個病的最新資訊和研究報告。幸而不同的是,由於資訊科技已比17年前大為進步,只要善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工具及其軟件,可以省回很多面對面會議的時間,除了減低互相感染的風險,還可以很有效和快捷地與目標人物或群組溝通、討論,甚至開視像會議。
跟上次一樣,我仍然有機會和一班專業而頑强的前線同事在隔離病房工作。不同的是,同樣是帶領他們的我,已經是一個50幾歲的「叔叔」,心力大不如前。更加不同的是,當疫症在本港開始出現,剛巧碰上農曆年長假期和之後的工業行動,接着是收到本地醫護裝備供應緊張的消息,再加上本地的社區感染個案陸續出現。這數星期間,各大醫院面對排山倒海而至的內憂外患,頓時風聲鶴唳,四面楚歌。儘管有SARS的經驗作為參考,但挑戰卻比17年前更大。
寫稿之時,每天仍然有新增確診個案。希望各位市民大衆切勿鬆懈戒備,在公眾地方或在人多擠迫的場合佩戴外科口罩,以減低疾病傳播之風險。要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勤用梘液或酒精搓手液潔手,注意個人及家居衛生。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