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報專訊】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來勢洶洶,香港人大多數都盡量避免出門,打邊爐、打麻將等多人聚會更是避之則吉,盡量減少受感染的風險。不用回到公司或學校,整天留在家中的人,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網上工作或上課。
如果出門,要緊記洗手,洗手的程序和步驟缺一不可,不能馬虎。
跟朋友們傾談,他們大都在牀上睡覺的時間很長,「說真的,從來沒有睡這麼多」。真的是睡到大白天,日上三竿才起來。很多人的心情比較平靜,時間上比較鬆動,沒有以前那種趕時間的感覺。
但這不代表什麼事都不做,在家中浪費光陰。我很贊成應該慢慢培養一些興趣,既可陶冶性情,又可增長見識。我在網上已經完成了蔡璧名教授的莊子課,現在看劉少雄教授的蘇東坡詞,也非常有趣。這些日子,讓我想起宋朝程顥的《偶成》: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人類在疫症中往往有很多出色的作為。世界名著《十日談》,是意大利作家薄伽丘的著作,寫作背景是在1348年,當時的佛羅倫斯發生一場殘酷的瘟疫(黑死病,亦即鼠疫),城中死了很多人。《十日談》的內容就是講述有10名年輕男女,跑到佛羅倫斯郊外山上的別墅來躲避瘟疫。但在這自我隔離的歲月中,這10名男女生活苦悶,又不能外出離開,最後大家決定,每人每天都輪流講一個故事來逗一逗大家,苦中作樂,以度過這段艱辛歲月,合計大約有100個故事,也就是十日談的內容。
跟精英運動員做簡單活力操
最近,香港教育大學推出在家的個人簡單家居活力操(bit.ly/2OYGVyD),全部都是就讀香港教育大學的精英運動員代表帶領,共有9段短片,每段大都是1分鐘以下,動作簡單,希望大家可以跟着一齊做,增加身體抵抗能力,避免呆坐在家中,只有打電腦而沒有運動,令到體重增加。世界衛生組織倡議每日最少做60分鐘中等至劇烈程度的體力活動,可有效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這些運動可以增加每天的運動量,提升身體的柔軟度和抵抗能力,以對抗疫情,減少受感染的風險。
文:譚國權(腎病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精神健康】港學童睡眠時間不足 睡眠失調影響情緒及學業 中大研AI改善
- 【精神健康】專家:男士多怕尷尬 家事、壓力不願求助 籲勇敢踏出第一步
- 應對過敏症學童病發 家校合作過敏反應應對方案 處理緊急狀况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