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膝痛,雖然程度和成因各有不同,但肯定是不愉快的經驗。疫情之下,大家比以前更注重健康,增加運動健身強體。但無論在家運動又或到郊外行山遠足,運動時姿勢錯誤、操之過急或肌力不足,容易觸發膝關節炎,引起膝痛。
軟骨長期勞損致磨蝕
在醫學上,有多於100種關節炎,其中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退化性關節炎可在身體任何一個關節發生,當中以膝關節最常見。要認識退化性膝關節炎,首先可以了解膝關節的構造。膝關節主要由4個骨頭組成,分別是大腿的股骨(大腿骨)、小腿的脛骨、小腿的腓骨及俗稱「菠蘿蓋」的臏骨。(見右圖)膝關節長期承受體重的壓力,特別是站立、步行及上落樓梯等時身體重量。關節之間有軟組織如軟骨,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關節亦會分泌出潤滑液,保護關節;而在膝關節,股骨及脛骨之間有半月板,有減壓及避震的功用。
但因長期使用及年齡增長,膝關節的軟骨逐漸磨蝕,潤滑液分泌減少,增加了骨頭承受的壓力,而長期摩擦力亦會增加骨頭受損程度;另外,骨狀增生物(俗稱骨刺)會增加骨頭間的摩擦,有可能加劇徵狀。
任何原因增加膝關節間軟骨的磨蝕,都會增加出現退化性膝關節炎風險,最普遍危害因子,包括體重過重(如BMI多於30)、年齡增長(60歲以上)、膝關節受傷、長期勞損(工作時需搬重物或蹲下工作)、缺乏運動、運動時姿勢錯誤,以及腿部肌力不足等。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