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滿東華:乳癌驚魂
【明報專訊】李小姐哭着走進診症室,一坐下就說:「醫生,我右乳房摸到一粒硬塊,是否患上乳癌?」還未及回應,她再問:「我的孩子還很小,我會死嗎?要做手術嗎?要電療嗎?需要化療嗎?」
發現硬塊 立刻求診
李小姐30歲,已婚,有一個2歲女兒,餵哺了母乳半年,一直十分健康,家族沒有乳癌歷史。可是,她近日得知60歲鄰居患上乳癌,嚇得立刻回家自我檢查,發現右乳房有一硬塊,立刻求診。
根據2017年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乳癌是香港女性癌症病發率第一名及死亡率第三名的疾病。每15名婦女就有1人有可能在一生中患上乳癌。乳癌風險因素包括:直系親屬有乳癌,個人曾患乳癌,曾服用多於5年荷爾蒙補充藥物,較早初經或較遲收經,肥胖及較遲生育。而曾餵哺母乳的女士,特別是多於1年者,則可減低患乳癌的風險。
另一方面,乳癌也非不治之症,大部分早期乳癌患者可以透過手術、電療醫治,及早發現可提高痊癒率。
檢查屬良性 仍需留意變化
雖然李小姐不屬高風險,但為她檢查乳房後發現右邊乳房有硬塊,所以不能掉以輕心,並安排她做乳房X光造影及乳房超聲波檢查,進一步評估乳房硬塊的情况。檢查顯示她的硬塊是良性囊腫,不用抽針,只需定時覆診。李小姐知道自己並非患上乳癌,立刻鬆一口氣。不過,我們仍提醒李小姐每月要自我檢查乳房,如果發現硬塊有變或其他位置有硬塊,應該盡早求診。
除了每月自我檢查乳房外,每1至2年找醫生作臨牀觀察及觸診,可以更有效發現乳房問題。
除了高風險人士,40歲或以上女士都應每2年做一次乳房X光造影檢查,因其可以顯示觸診未能發現或未形成之早期乳癌。如果對檢查報告有懷疑,醫生會建議患者定期觀察或作抽針檢查。
造影也會漏網 自我檢查策安全
不過,乳房X光造影檢查並不能百分百發現所有乳癌,約10%至15%乳癌未能在造影上發現,所以在自我檢查乳房時發現異常,應及早求診並按醫生指示處理,千萬不要因為乳房X光造影檢查報告正常而掉以輕心。
亞洲婦女乳房密度一般比較高,這本屬正常情况。可是,在乳房X光造影檢查上發現乳房密度較高的女士,患乳癌風險也較高,而且病變可能會更難於造影上顯示。因此,這些女士可以跟醫生商討是否需要作進一步檢驗,以策安全。
文:蘇杏儀(東華三院婦女健康普查部主管)
- 【肝癌】本港每年1800新症 僅三成適合手術 港大首創「先縮後除」腫瘤 兩年後存活率逾九成
- 【乳癌篩查】了解7個人化乳癌風險因素及婦女患癌高中3級別風險(醫學滿東華)
- 抗癌路上逾半癌症照顧者感身心疲累 六成感抑鬱 適時抽離放鬆(㩦手抗癌)
- 中西醫結合治癌症 即精準醫學+整全治療
- 【肝癌】現免疫療法八成病人無效 港大醫學院全球首發現:肝癌免疫治療新靶點
- 【血癌病徵】認識血癌三大類: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 影響造血、免疫能力
- 【基因突變】次世代定序檢測一次過篩查數百種基因突變 為癌症患者處方標靶藥等治療 (攜手抗癌)
- 【痰火核】頸部淋巴結脹大病因多 小心鼻咽癌淋巴癌 (醫言有理)
- 【皮膚癌】澳洲70歲或以上長者逾半皮膚癌 教導市民塗防曬保護皮膚 (膚見)
- 【乳癌】新型化療藥物ADC 像「生物導彈」精準殺死癌細胞(攜手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