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承接上兩期,今期再講述癌症康復後的中醫藥調理。以最常見癌症之一的肺癌為例,中醫謂「肺為嬌臟」,肺是一個很容易受傷的臟腑。在中醫角度,引起肺癌原因主要是熱毒積於肺,或肺氣陰兩虛,或痰瘀互結。
傳統上很多肺癌都是因為患者長期吸食煙草引起,煙草的致癌因子久積而傷害肺臟,這就中醫所講的「熱毒」。近來愈來愈多病人是非吸煙者,當中不少帶有EGFR或其他基因突變,可以用口服標靶藥治療(對於已經擴散了的病人)。這類病人不少有氣陰兩虛,同時有肝鬱徵狀,即病人心理壓力較大,平日脾氣表面可能好好,其實是吞聲忍氣居多,所以引起氣滯不舒。此類病人適宜放鬆心情多抒發情緒。第三類病人「痰瘀」積滯,多見皮膚有多斑點、膚色暗黑、口唇和舌頭有瘀點、指甲呈暗啞色。以上3類情况可交叉出現。
內外配合 潤肺減肝鬱
病人經過電療或化療後已經痊癒,無論影像或抽血都已找不到癌細胞,但如果體質沒有改變,實在有死灰復燃的危險。所以中醫強調病人癌症康復後,需要長期調理。
此外,治療亦會對身體造成損傷,例如手術傷氣,化療引起腎臟及神經毒性,電療後肺部接受了輻射而出現放射性肺炎和纖維化。在中醫角度是損傷肺陰,產生肺熱。此外,不少口服標靶藥物會令頭面部出類似暗瘡的皮疹,在中醫看來是熱邪。所以治療副作用亦需要慢慢調理。
不同病人的體質和情况不同,調理前建議先請教中醫。但總體來說,要多潤肺。假若經濟許可,可多食冬蟲夏草,上等花旗參補肺;較便宜的選擇有沙參、麥冬、玉竹等潤肺中藥材,或多飲雪梨水、羅漢果水等滋潤肺臟。除了滋潤肺臟,亦要戒口,避免熱性食物,如辛辣,以免加重肺熱。另外,病人康復後要多吸收新鮮空氣,避免長期吸入污染空氣(在香港實在困難),多到郊外鍛煉身體。中醫有所謂肺主氣,呼吸空氣的質素與肺氣密切相關。而多做運動或多一點室外活動,亦可抒發情緒減少氣鬱,對肝鬱病人有莫大幫助。
養肺養胃 紓緩電療副作用
另外,不少口腔癌、頭頸癌和鼻咽癌病人,大都接受高劑量電療,副作用不少,短期會引起口腔潰瘍,致進食困難,頸部皮膚亦會像燒傷般受損。這些在中醫看來是熱毒。口腔潰瘍可以在治療完成後適當地利用清熱解毒養陰的中藥,如板藍根、馬勃、銀花、連翹、夏枯草,再加上養陰中藥,如沙參、麥冬、天冬等,幫助口腔潰瘍癒合。電療引起長期副作用包括長期口乾、皮膚乾燥、肩頸梗痛,可服用潤喉養肺養胃中藥,最經典就是霍山石斛(但價錢較貴),便宜可用沙參、麥冬、天冬等,可以生津止渴幫助口乾病人回復津液唾液。另外,肩頸膊痛可用針灸和物理治療紓緩。
一連3期說明癌症康復後,需要長期調理,以改善生活質素及減低復發。若有疑問,建議請教醫生或中醫。
舊文重溫: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註冊中醫)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