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正所謂「三歲定八十」,性格從小時候漸漸形成,一般不會有突變。性格的形成由多方面因素影響,如基因、親子關係、小時候朋輩影響等等。而性格影響人的思想、情感反應和行為,亦影響我們對自己和別人的觀感,以及我們與人相處的溝通模式。正因為性格對我們的影響是如此廣泛和深層次,因此才會有「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說法。
如果性格極端,使一個人在不同的層面,例如人際關係、工作、家庭、情緒反應等等都出現問題,引起困擾,甚至衍生其他情緒病、藥物濫用、暴力行為等等,這種情况便可以稱之為「人格障礙」。有人格障礙的人,不一定像電影裏的變態狂魔般恐怖,有很多甚至是有一種表面上的魅力 (superficial charm),第一印象可能會使人感覺討好,但當相處日久,身邊的人才會發現問題。這類人很可能是所謂的「高功能人格障礙」,藉着自己表面的魅力,犧牲別人、爬上高位,因此,公司高層、政客等等也不乏這類人。
不理別人批評 自己永遠是對
自戀型人格障礙——這類人很多也是高功能的人格障礙。他(她)們喜歡以自己成為世界的中心、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充滿信心。但反過來,他們對別人的批評都不放在眼裏,不能從別人的角度思考,不明白下屬的難處,因而給人「離地」或「沒有常識」的感覺。遇上問題時,他們往往把問題怪罪於別人,自己永遠是對的。這類人因為非常自我中心,因而他們的伴侶往往是相對上隨和的,才能和他們相處。
反社會人格障礙——這類人缺乏同理心,在小時候可能已經會欺負小動物,或者其他較弱小的同伴。他們可能會因為自己的利益而不擇手段,不惜犧牲別人,而對自己傷害了別人完全不會感到悔意。因為他們不重視別人的感受,所以無論在工作、在感情上都可能給人不負責任的感覺,而當別人批評他們的時候,他們反而會用傲慢的方法來回應。
這些不同性格的元素可以同時出現,而共通點是都會使身邊的人覺得難受。可惜的是,因為性格是不會改變的,所以當我們遇上這類上司、社會領袖時,如果制度上沒有適當的制衡,還是自求多福好了!
文:何浩賢(精神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基孔肯雅熱多經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症狀:發燒、皮疹或關節痛 應立即求診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
-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增 病毒6至10月較活躍 醫學會籲接種疫苗
- 中暑症狀有迹可尋 初期熱衰竭大量出汗、頭痛、惡心處理須及時 免體溫續升
- 中西藥合用改善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慢性炎症反應 港大:具協同療效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
- 【罕見病】子7歲確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活動能力漸失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 【Monday Blues】研究:在職與否焦慮星期一引發皮質醇高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風險
- 【躁鬱症】研究:鋰劑可安全應用於躁鬱症治療 副作用發病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