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失調,錯誤攻擊關節導致發炎。炎症不但可破壞關節結構,令關節變形,更大大增加相關併發症及心血管病的風險。傳統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雖然可控制炎症,減慢關節受損,但藥效有限,所以大部分病人或需合併使用多種藥物。當病人使用愈多藥物,出現副作用的機會愈大,而且一般需使用4至6星期才開始見效。近年出現的生物製劑和口服標靶藥,只需要單一種藥物便能有效控制病情,藥效亦更快、更理想。
相關文章:【痛症】類風濕關節炎早期徵狀不明顯 關節紅腫疼痛?宜早診斷早治療減關節侵蝕
生物製劑針對發炎因子或免疫細胞 抑制發炎反應
養和醫院風濕病科專科醫生張錚醫生表示,現時新一代治療類風濕關節炎的藥物有5種,包括4種生物製劑及一種標靶藥,合共有12種藥物可供選擇。生物製劑主要針對致病的發炎因子或免疫細胞,分別為「抗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白介素-6抑制劑」、「T細胞協同刺激抑制劑」和「抗B淋巴細胞生物製劑」。至於口服標靶藥物則是新型小分子藥物,針對特定「靶分子」,干擾在細胞內導致發炎的信息傳導,達致治療效果。 與傳統抗風濕藥相比,新一代藥物能更有效控制病情,令更多病人可達致緩解。
相關文章:【痛症】突然腰痛未必是退化 小心骨質疏鬆症無聲來襲 治療和預防須知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