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高血脂症:肥胖不愛運動、嗜肉甜食 治療3招:健脾胃益氣除痰濕 須節制飲食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血脂是人體血液的正常成分,但當血脂濃度太高時,對長遠健康不利,會導致血管栓塞、冠心病、中風等。飲食不節和代謝異常,是高血脂症常見成因。中醫認為脾胃運化欠佳,痰濕蘊結,容易令血脂水平飈升。當痰濁聚積日久,病理產物可使氣血瘀滯不通,後果堪憂。(編按:中醫在改善血脂異常,一般會從健脾益氣、溫腎、驅逐痰瘀3方面入手。至於預防血脂超標,首先必須節制飲食,尤其要減少進食高膽固醇食物,並限制油脂攝取量……)

高血脂症:肥胖不愛運動、嗜肉甜食 治療3招:健脾胃益氣除痰濕 須節制飲食
(sorbetto@iStockphoto/明報製圖)

本港逾五成人高膽固醇 高血脂症人士多肥胖不愛運動、嗜肉嗜甜食

根據香港衛生署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數據,本港有約51.9%成年人有高膽固醇(總膽固醇≥ 5.2mmol/L),當中36.2%並不知情。而在55至64歲人群當中,多達72.1%有高膽固醇。除了總膽固醇超標,高血脂症還包括低密度膽固醇(LDL)≥ 2.6mmol/L,或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 1.7mmol/L。隨生活形態及飲食習慣改變,都市人很容易患上高血脂症。西醫認為當血脂過高時,過多的血脂可能附在血管壁形成斑塊,令血管變窄甚至閉塞,導致心肌梗塞、缺血性中風等危疾。

高血脂症:肥胖不愛運動、嗜肉甜食 治療3招:健脾胃益氣除痰濕 須節制飲食
高危因素–患上高血脂的人,通常體重超標,不愛運動,嗜食肉類、甜食、油膩食物。(Fertnig@iStockphoto)

高血脂形成斑塊 致血管閉塞

礙於科技限制,古代中醫沒有高血脂的概念;診斷和治療往往都在病發後,根據病人當時症狀表現來判斷辨證,如此後知後覺實屬不理想。今時今日醫學強調治未病,防患於未然,雖然患高血脂症的人最終未必都會中風或心臟病發,但既然兩者在科學上已經證明存在密切關聯,加上血脂水平現在可以通過簡單化驗測量,所以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高血脂症的中醫理解為脾腎陽氣虧損,以及痰濕內蘊,最終形成痰瘀互結。高血脂症可透過檢測化驗診斷,而患上高血脂症的人,通常體重超標或肥胖,不愛運動,嗜食肉類、甜食、油膩食物,平時容易頭暈、嗜睡。

嚴重超標:眼瞼現黃斑瘤 關節黃色瘤增生

血脂水平嚴重超標的人,有可能在眼瞼出現黃斑瘤,以及在關節處出現結節性黃色瘤增生。這些現象從中醫角度衡量皆與痰濁有關。飲食不節、恣食生冷、多坐少動,會損害脾胃運化功能。當脾胃運化欠佳,痰濕便容易在體內積聚,影響血脂異常。中老年人由於新陳代謝減慢,容易處於脾虛、腎虛狀態,更容易出現失調。

中醫治療3方面入手:補益扶正 溫腎強壯治本

中醫改善血脂異常的策略,一般會從健脾益氣、溫腎、驅逐痰瘀3方面入手,調整脾胃運化飲食和水液功能,並刺激新陳代謝,促進氣血運行。 在補益脾胃方面,常用中藥包括黨參、黃芪、白朮、扁豆;補腎方面可選用杜仲、肉蓯蓉、何首烏;化痰祛瘀方面可選用陳皮、瓜蔞、丹參、山楂。其他有助改善血脂的中藥還包括決明子、荷葉、澤瀉、薏苡仁、絞股藍、銀杏葉等,臨牀上可按辨證施用。中醫認為高血脂症屬於本虛標實,因此調治需要重視補益扶正,溫腎強壯,改善脾胃機能,杜絕生痰之源,不能只靠服用化痰祛瘀的中藥或有降血脂作用的西藥控制血脂水平,否則難以治本。

節制飲食:肥甘厚味助濕生痰 生冷食物傷脾胃

要預防血脂超標,首先必須節制飲食,以防病從口入,要減少進食高膽固醇食物,並限制油脂攝取量。肥肉、雞皮、蛋黃、生蠔、鮑魚、動物內臟、油炸食物、糖果、糕點、西餅等都屬於中醫所謂的肥甘厚味,容易助濕生痰,妨礙消化,這些高脂、高糖、高膽固醇的食物建議應節制或避免食用。在食物烹調方面,建議採用清蒸、水煮、燉、煠的方式取代煎、炸、炒、爆。煮食時宜用植物油如橄欖油、芥花籽油,取代動物油如豬油、牛油。如需進食肉類,應以瘦肉代替肥肉。性質寒涼、生冷的食物會傷害脾胃、消耗陽氣,妨礙運化機能,最好避免食用。

高血脂症:肥胖不愛運動、嗜肉甜食 治療3招:健脾胃益氣除痰濕 須節制飲食
日常多吃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製品,以及含豐富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三文魚、秋刀魚等。(fcafotodigital@iStockphoto)

相關閲讀:膽固醇的奇妙「實用數字」


壓力荷爾蒙高 膽固醇、血脂上升

日常飲食建議食用膽固醇含量低、含豐富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製品、燕麥、全穀類食物、堅果等,以及含豐富omega-3脂肪酸的魚類如三文魚、鰻魚、秋刀魚等。

其次,應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多做運動鍛煉身體,可促進新陳代謝和保持活力,有助脾胃運化和氣血暢行。保持合適體重(BMI介乎18.5至22.9之間),避免超重或肥胖,以免體脂過高積累痰濕。吸煙和飲酒皆有損健康,招致燥火、痰濁、瘀血的生成,應堅持戒煙、戒酒。過量精神壓力會誘使各種不良生活習慣,也容易干擾身體代謝。由於壓力荷爾蒙過高有可能使膽固醇及血脂上升,因此建議學習放鬆減壓。精神壓力沉重者應嘗試調整看待事物的心態,多做深呼吸、靜坐、伸展運動,學習正念減壓,保持充足睡眠,讓思想得以鬆弛放空。


相關閲讀:小心暫時性黑矇或腦中風來襲!突然眼前一黑只是眼疾?瞬間恢復視力便不用求醫?


茶飲化瘀消脂 清肝祛濕

1. 山楂荷葉飲
材料:生山楂10克、荷葉5克、陳皮3克
製法:沸水冲泡5至10分鐘,溫服,每日1次
功效:化瘀消脂。山楂性平,味酸、甘,能消食散瘀;荷葉性平,味苦、甘,能解熱、祛濕、活血;陳皮性溫,味苦、辛,能理氣化痰。本方有助消滯解膩,幫助消化,改善因飲食不節而導致痰濕內蘊的失調

2.決明子薏仁茶
材料:決明子10克、生薏苡仁10克、生甘草5克
製法:沸水冲泡10至15分鐘,溫服,每日1次
功效:清肝祛濕。決明子性微寒,味甘、鹹,能清肝、明目;薏苡仁性微寒,味甘、淡,能滲濕健脾。兩者在現代研究均指有助降低血脂及膽固醇作用,可改善因作息欠規律,或過食辛溫燥熱、油膩食物而導致血脂失調的問題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