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手」是俗稱,醫學名為狹窄性拇指肌腱滑膜炎,又稱狄奎凡氏症(de Quervain’s disease),名字源自1895年提及此症的醫生Fritz de Quervain。它主要影響拇指的活動能力。從解剖學上,拇指活動是靠「外展拇長肌」與「伸拇短肌」控制,前者控制拇指向外或向內移離食指,後者則控制豎起拇指動作。它們在一條具支撐功能的帶狀結締組織形成的管道下滑動,當肌腱發炎腫脹或結締組織增厚,令肌腱滑動不順暢,便會導致狹窄性肌腱滑膜炎。
治療媽媽手,可透過冰敷或消炎藥物來減輕局部發炎和浮腫,同時要讓手腕休息。根據澳洲西悉尼大學(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的系統性回顧,分析多份關於媽媽手治療的文獻,結果顯示局部注射類固醇、針灸和手部矯形器都有同等治療效果。使用局部注射類固醇配合手部矯形器,治療效果比只用單一治療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