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問:慢性胃炎會否導致胃癌?如何預防慢性胃炎?
答:慢性胃炎最常見成因,是幽門螺旋菌感染導致胃黏膜持續發炎。雖說是發炎,超過九成感染者沒有病徵,因而難以察覺,這亦是導致胃癌的主因,不能輕視。
50歲以上 逾半感染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感染十分常見,佔約二至三成人口;50歲以上有超過一半人受感染,但很多時要到胃潰瘍、胃出血等併發症出現時才察覺,部分更直至胃有腫瘤才發現,延誤診治。
幽門螺旋菌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家人之間最容易互相傳染。日常必須注意個人衛生,用膳時建議用公筷,可減低感染風險。
研究指胃部長期發炎,有可能誘發癌前病變,令胃部細胞變異,學術上稱為「腸化生」,在這情况下,即使殺死胃部的菌,患胃癌的風險已經增加,因此愈早發現胃部感染,愈早治療才是上策。
照胃鏡最準 適合高危人士
不論有沒有胃部不適的病徵,或家族有沒有胃癌病史,各年齡階層人士,都建議檢查有無感染幽門螺旋菌。只要透過照胃鏡、抽血、驗大便或吹氣測試就檢驗到,過程並不複雜,準確度超過八成,當中照胃鏡可說是近乎百分百準確,並可同時檢驗胃部情况,適合較高危人士。
一旦發現感染幽門螺旋菌,只需服用特效抗生素一至兩星期,九成人士可徹底治療,復發率低。否則不幸確診胃癌,治療將會複雜得多,身體負擔也較大。
答:黃子群(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開學在即】陪伴孩子閒談減焦慮 提升學習適應力
- 日本腦炎感染至發病4至14日 港6年來首宗 患者發燒頭痛及嘔吐
- 調查:逾四成濕疹患者稱過往治療無效 港大推無副作用保濕霜 減誘發免疫反應
- 測試2款學生鞋致癌物「六價鉻」超標 消委:腳沾濕有敏感紅疹應停穿
- 衛署:基孔肯雅熱與登革熱傳播模式及控制方法相同 三級應變機制亦適用
- 基孔肯雅熱病毒病徵可持續7至10天 無特效藥 嚴重或用類固醇(醫言有理)
- 【傳染病】結核病大揭秘:潛伏期或至數十年 預防結核病你要識
- 【基孔肯雅熱】曾祈殷:約3成半患者發病首星期病徵輕微或未察覺 勿輕視長期後遺症
- 慎防基孔肯亞熱 「疫區」返港噴蚊怕水14日防潛伏期傳播
- 基孔肯亞熱多地爆發 衛健委:可母嬰傳播 暫無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