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2月上旬,原本我應該在太平洋潛水勝地Galapagos Islands潛水。可是,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出現,不但令我期待多年的海底朝聖之旅泡湯,還要日以繼夜地工作,重溫17年前SARS的噩夢。跟17年前一樣,全城陷入恐慌,搶購口罩和消毒潔淨用品。不同的是,今次連米糧和廁紙都是瘋搶的目標。身兼家傭一職的我,自然不能怠慢,放工後還要拖着疲累的身軀去四處張羅。
「隱形」病人出沒普通病房 人人自危
同SARS年代一樣,恐慌的不僅是市民百姓,還包括一衆醫護人員。自從出現了本地社區感染個案,以及發現「隱形」確診者曾在普通病房出沒後,立刻人人自危,齊齊加强「裝備」自己,並且視內科病房為畏途,因為那裏每個病人都可能是疑似個案云云。所以每天除了去診治疑似和確診個案外,還要處理部門內外排山倒海的質詢、問症,以及林林總總的理性與非理性的擔憂。不同的是,比較起SARS年代,醫護人員的防疫知識和醫院的隔離設備整體上有所提升,而且病原較快被確定;再加上快速測試很快便出現,所以今次對抗的目標和方針會較上次清晰,大家陣腳亦較易穩定下來。
由於病原是新的冠狀病毒,所以跟17年前一樣,至今仍然未有經證實有效的治療藥物出現。現在採用的抗病毒藥物,例如利巴韋林(Ribavirin)和複方洛匹那韋/利托那韋(lopinavir/ritonavir),是根據從其他冠狀病毒(例如SARS、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的研究而採用作治療。不同的是,在SARS時曾被廣泛長時間使用的高劑量類固醇(Corticosteroids),已經不會再採用。
醫院內憂外患 挑戰比17年前大
當然,跟上次疫情一樣,除了要診治病人和處理每天幻變不定的內科與隔離病房事務外,還要經常出席大小相關會議,以及閱讀回覆大量電郵和短訊。最後,每天還要花時間查閱關於這個病的最新資訊和研究報告。幸而不同的是,由於資訊科技已比17年前大為進步,只要善用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工具及其軟件,可以省回很多面對面會議的時間,除了減低互相感染的風險,還可以很有效和快捷地與目標人物或群組溝通、討論,甚至開視像會議。
跟上次一樣,我仍然有機會和一班專業而頑强的前線同事在隔離病房工作。不同的是,同樣是帶領他們的我,已經是一個50幾歲的「叔叔」,心力大不如前。更加不同的是,當疫症在本港開始出現,剛巧碰上農曆年長假期和之後的工業行動,接着是收到本地醫護裝備供應緊張的消息,再加上本地的社區感染個案陸續出現。這數星期間,各大醫院面對排山倒海而至的內憂外患,頓時風聲鶴唳,四面楚歌。儘管有SARS的經驗作為參考,但挑戰卻比17年前更大。
寫稿之時,每天仍然有新增確診個案。希望各位市民大衆切勿鬆懈戒備,在公眾地方或在人多擠迫的場合佩戴外科口罩,以減低疾病傳播之風險。要經常保持雙手清潔,勤用梘液或酒精搓手液潔手,注意個人及家居衛生。
文:陳偉文(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
專題系列文章
- 佛山爆基孔肯雅熱 世衛發警告免大規模爆發 袁國勇:可致嚴重關節炎、心臟病
- 基孔肯雅熱多經白紋伊蚊叮咬傳播 症狀:發燒、皮疹或關節痛 應立即求診
- 【DSE放榜】投身醫護實務工作 由物理治療助理起步培訓
- 肺炎球菌可引致肺炎、腦膜炎、敗血症…接種疫苗知多啲
- 【RSV】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增 病毒6至10月較活躍 醫學會籲接種疫苗
- 中暑症狀有迹可尋 初期熱衰竭大量出汗、頭痛、惡心處理須及時 免體溫續升
- 中西藥合用改善紅斑狼瘡、乾燥綜合症等慢性炎症反應 港大:具協同療效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
- 【罕見病】子7歲確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活動能力漸失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 【Monday Blues】研究:在職與否焦慮星期一引發皮質醇高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