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我們難免會有受痛症困擾的時候,如果痛症比較表面,能觸摸得到,會聯想是肌肉、韌帶、筋腱等軟組織問題;如果痛症比較深入,則可能是關節、軟骨、滑囊等問題;如果有反射不適,會聯想與神經線有關。但除上述結構外,還有現今治療師較常處理的軟組織——筋膜(fascia)。
筋膜是一層包圍着肌肉的薄膜,它遍佈全身,有深層及淺層之分,並將身體不同部分的肌肉、骨骼、內臟連接在一起,它不像肌肉般一條條分明,因此早年解剖學研究並未有着重這不起眼的結構。雖然不起眼,但若筋膜繃緊黏連,就不能有效傳遞肌肉力量及協調肌肉運用,令肌肉收縮效率減低,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肌肉關節勞損及痛症。因此,痛症出現在關節,根源卻有可能來自較遠端位置的筋膜。
拉筋無助紓緩筋膜繃緊
為什麼筋膜會出現緊繃?長期姿勢發力不當、過度操練、舊患受傷、手術開刀、脊柱側彎等是較常見的原因。那麼拉筋能減低筋膜的繃緊嗎?似乎不能。試想像:筋膜的繃緊就如鞋帶上的死結,我們即使拚命想拉開,死結仍舊存在,而受伸展的只是周邊相對沒那麼緊的肌肉。
治療筋膜的手法及理論有不同派別,其中一套較常應用的手法是由一名意大利物理治療師Luigi Stecco所提出。他綜合了臨牀治療經驗及科研實證後提出:身體關節能往不同方向活動,例如頸部能低頭、抬頭、側擺、旋轉;關節活動不暢順或疼痛,是源自其對應筋膜位置的繃緊。例如:頸側彎疼痛或不暢順,可治理頸側胸鎖乳突肌旁的筋膜,剛巧這位置等同於中醫大腸經扶突穴;如上落樓梯、蹲下引起膝痛,除了治療膝關節外,治療大腿股直肌及股外側肌之間的筋膜也有幫助,剛巧這位置便是胃經上的伏兔穴。
來回按壓摩擦 勿用「死力」
按壓治療的手法有些特別技巧,並不是知道對應筋膜位置即可。因需要於出問題的筋膜來回按壓,以摩擦產生熱力鬆解局部筋膜,因此治療過程開頭會有些疼痛;但太大力及使用「死力」,有可能只是刺激患者肌肉收縮鬥力而未能鬆解筋膜,太細力則不能產生治療所需的熱力。另外,如筋膜位置處於頸前、腋內側等位置,需注意力度以避免傷及神經線及主要血管。
文:黃愉豪(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一級物理治療師)
專題系列文章
- 9款沐浴球檢出低濃度致敏香料 5款含小物沒警告 消委會:幼童或誤吞致窒息風險
- 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 / 微細懸浮粒子PM2.5對人體有什麼影響?
- 研究:逾10%女童缺鐵致貧血 鐵儲備不足增注意力受損風險
- 【照顧者】調查:受訪八成女性 逾半每周照顧21小時 護老者四成「高負荷」有抑鬱焦慮
- 八成中學生日花最少兩小時用電子屏幕作娛樂 衛生署:長用損健康
- 【世界防癆日】預防結核你要知 攜手應對結核病(衛生處方)
- 【精神健康】調查:23%DSE考生自評「極大壓力」七成傾向獨自減壓
- 調查:96%受訪者牙齒酸蝕 徵狀:牙齒變細變黃或崩缺「以酸代甜」飲食料元兇
- 母乳庫兩月逾百捐贈者集300升 母乳含抗體、免疫因子 保護嬰兒免受感染
- 【三高】慢病共治篩者近4成高血糖或血壓 28日起涵血脂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