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月底接種第一劑科興疫苗的市民,本周可陸續接種第二劑,截至昨晚(21日)全港共有35萬人接種科興或BioNTech疫苗,佔可接種新冠疫苗的16歲以上人口約5.3%。特首林鄭月娥及多名司局長今早(22日)接種第二劑科興新型冠狀病毒疫苗。不過,針對近日續有發生接種疫苗後出現異常反應等個案,不少市民對接種與否仍有憂慮。新冠疫苗臨牀事件評估專家委員會共同召集人孔繁毅昨表示,預計第二劑的免疫反應較強,建議接種者請半日至一日假休息;如有市民接種第一劑後證實對疫苗成分敏感,或需接種另一技術平台的疫苗。如出現面癱,則不適合打第二劑。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本港半月3%人接種科興、BioNTech疫苗 衛署疫苗指引:曾中風心肌梗塞者應延至康復3月至半年後打 糖尿、高血壓調校藥物者應延接種(附接種疫苗前應注意事項)
孔繁毅:新冠疫苗第二劑免疫反應或更強 紅腫、發燒、疲倦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接種計劃展開將近一個月,已接種第一劑疫苗的市民陸續於本周起接種第二劑。孔繁毅昨(21日)在無綫新聞《講清講楚》表示,接種第二劑疫苗的免疫反應或比第一劑強,包括紅腫、發燒及疲倦等,建議接種者請半日至一日假休息。
藥劑師:60歲以上接種科興第二劑全身副作用機會大 56歲以上BioNTech第二劑出現發燒頭痛機率較高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今日(22日)在港台節目表示,一般而言BioNTech復必泰新冠疫苗在第二劑接種的免疫反應會較首劑強,當中56歲以上接種者在打第二針後,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痛等副作用的機率較第一針高。
崔俊明又指出,科興疫苗在第二針接種後,18歲至59歲接種者出現頭痛、肌肉痛全身副作用的機率較小;惟60歲以上接種者在接種第二針後,出現全身副作用及胃痛等局部副作用的機會較大。
接種第一劑疫苗後出現過敏、發燒等反應 應否接種第二劑?
孔繁毅說現有機制只容許推遲4周接種,若接種首劑出現紅疹等異常反應,建議諮詢家庭醫生,或到敏感門診做測試,以評估是否適合接種第二劑。
至於崔俊明則指出,接種第一劑後出現過敏反應的人不應接種第二針,接種前出現發燒,以及慢性病突然變為急性病的人,則應待病情好轉後才接種第二針。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科興/BioNTech疫苗接種中心地點分佈、預約6個步驟你要知(附兩款疫苗副作用一覽)
稱心律不整應延次劑 面癱不應打
接種後心悸或心律不整若與疫苗有關,孔繁毅稱有關者應推遲接種第二劑,委員會亦會就個別個案商討特別寬限期,於3或6個月後接種第二劑。
接種第一劑證實對疫苗成分有敏感 或需轉另一疫苗
如有市民接種第一劑後證實對疫苗成分敏感,孔繁毅表示,或需接種另一技術平台的疫苗,孔表示委員會會商討有關機制。他又說,若一兩年後抗原改變,要像流感疫苗般需再接種一劑,科學上可選擇接種另一款疫苗。
港大募百人研「溝針」 先BioNTech後科興
孔繁毅續稱,港大已獲批做歷時一年的「溝針」研究,期望招募50至100名18至60歲的健康人士,先接種BioNTech、再接種科興,與接種同款疫苗的同年齡、同群組人士對比,了解中和抗體及保護力會否較好。他相信,BioNTech不但刺激中和抗體,亦刺激細胞介導免疫抗體反應,相信再接種科興會令免疫反應更強,抗體維持更久。他預料最快下周可招募參加者。
此外,政府疫苗顧問專家委員會召集人劉澤星昨在now新聞台《大鳴大放》表示,預料科興會於本月內再提交最新臨牀數據,又說暫無證據顯示接種科興或BioNTech疫苗會誘發心血管閉塞、冠心病等,盼更多數據公開後,可加強市民接種信心。
本港自開始疫苗接種計劃,至昨日累計8人接種疫苗後死亡,最新涉及一名接種BioNTech的66歲男子。孔繁毅表示,專家委員會將於周三(24日)開會商討死因,他稱初步資料顯示,死者生前患「三高」,有吸煙習慣,不排除是長期病及嚴重心血管問題導致死亡,但與疫苗有否間接關係則要看解剖報告。
(疫情第四波)
專題系列文章
- 心房顫動:心跳速率力度紊亂致心臟顫抖 中風機率增5倍 了解「脈衝場消融術」
- 腰背痛未必勞損般簡單 椎間盤、骨折、脊椎問題需治療復康並行精準診斷早日紓緩痛症
- 偏頭痛、年輕無三高突然中風 病因不明 或心臟卵圓孔未閉
- 留意體脂磅6個指標:BMI、內臟脂肪、肌肉分佈、體內年齡 數字反映健康端倪
- 心房顫動難察覺隨時併發中風、心臟衰竭 每日緩步跑30分鐘減復發
- 【阿茲海默症】正電子掃描追蹤大腦雙「元兇」:類澱粉蛋白與濤蛋白 及早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
- 前列腺增生症狀:夜尿頻、滴滴仔、排尿難是癌症嗎?拆解4個迷思
- 壓瘡初期似皮膚敏感?病情分4期 缺專業護理可急速惡化 4個預防方法
- 愈老愈矮?或骨質疏鬆、肌少症警號 女士停經男士逾50需度高 5招防「變矮」
- 前列腺癌警號:血尿、尿頻、勃起功能障礙 格里森評分最高10分 癌細胞擴散生長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