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夏季感冒,很多時為外感暑邪之氣所引起,有人稱之為「感暑」,屬於感冒一病的暑濕症。外感暑濕之徵狀為自覺身熱、輕度怕風、小量汗出、肢體痠痛、頭昏腦脹,伴有重墜痠痛、咳嗽、痰液黏稠、鼻流濁涕、心煩、口中黏膩、口渴而不欲多飲、胸悶惡心、小便短赤。暑天感冒,暑必兼濕,所以治療上以清暑祛濕為主,選方可考慮用新加香薷飲和藿香正氣丸。
相關文章:【新冠疫苗】感染Delta變種病毒症狀似重感冒 英國研究:接種兩劑BioNTech或阿斯利康疫苗 減住院風險逾9成
流感起病急驟 老弱易引發肺炎
至於流行性感冒,是西醫病名,中醫認為屬於外感中的時行感冒,多因四時不正之氣引致,即氣候應熱不熱,應寒不寒,所以發病不分季節,有廣泛的傳染流行,起病急驟,病情比較嚴重,老弱病殘者若治療不及時,會引發如肺炎等合併症。流感病發常見惡寒發熱,體溫在39℃至40℃,周身痠痛,疲乏無力,初起全身徵狀不明顯,1至3日後出現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喉腫痛等,病情比一般感冒嚴重,體力恢復較慢,治療可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傷風感冒是否為同一種病呢?中醫認為感冒是由外感風邪所致,令人寒顫、汗出、頸痛、惡寒,初起症見傷風鼻塞流涕,若未能及時治療,將出現咽痛、惡寒身熱、咳嗽、體倦等徵狀。歷代醫者常將傷風感冒互稱,西醫稱為上呼吸道感染,常用方藥可選用桑菊飲、銀翹解毒丸、小柴胡湯、柴胡葛根湯。
相關文章:【兒童健康】 發燒39度屬高燒 兼有咳嗽、痾嘔、抽搐病徵即求醫 家長注意:處理方法7個 DOs and DON’Ts
文:溫淼祥(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臨牀中心及中藥房、註冊中醫)
專題系列文章
- 50歲後「準備變老」必備3支柱:身體健康、社交健康和財務健康
- 【腦癇症】機械臂微創手術確認癲癇病源 免開顱更精準 手術時間減半
- 認知障礙症可以根治嗎?
- 腰背痛未必勞損般簡單 椎間盤、骨折、脊椎問題需治療復康並行精準診斷早日紓緩痛症
- 【罕見病】子7歲確診杜興氏肌肉營養不良症 活動能力漸失不自怨 母:他是我老師
- 【良性前列腺增生】電刀刮除術 vs. 鈥激光剜除術 成效、安全度有何分別?
- 代謝障礙肝癌港發病率趨升 港大研究:揭肝癌內脂肪「重編細胞」 阻一線治療
- 偏頭痛、年輕無三高突然中風 病因不明 或心臟卵圓孔未閉
- 【Monday Blues】研究:在職與否焦慮星期一引發皮質醇高 長期壓力增心臟病風險
- 旅遊減壓、延緩老化兼降中風糖尿病等風險? 旅遊養生體驗5個Ti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