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首間胸痛中心 急性心臟病院內死亡率由一成降至8%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醫管局舉行一連3日年度研討大會,昨日(26日)並就瑪麗醫院去年啟用、早前獲國家認證的胸痛中心舉行授牌儀式。國家胸痛中心專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霍勇表示,瑪麗醫院設立胸痛中心以來,過去一年急性心臟病院內死亡率由一成降至8%。他稱本港急性心臟病住院死亡率仍遠高於內地,本港醫療質素高,但需克服醫生不足、院前救治時間遲等問題。

港首間胸痛中心 急性心臟病院內死亡率由一成降至8% 
醫管局昨日在灣仔會展為獲得國家認證的瑪麗醫院胸痛中心舉行授牌儀式。瑪麗醫院行政總監李德麗(右三)與醫衛局長盧寵茂(中)、國家胸痛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葛均波(左三)、醫管局主席范鴻齡(左二)等人合照。(楊柏賢攝)

全國6000間胸痛中心  港首間急性心臟病院內死亡率減 一成降至8%

全國目前設有6000間胸痛中心,其中3179間已獲認證。瑪麗醫院去年11月設立全港首間胸痛中心,包括設立綠色通道等措施,減省流程,加快急性心臟病人獲救治時間,早前獲國家胸痛中心認證。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胸痛中心專家委員會主席葛均波昨出席醫管局研討大會時說,全國心肌完全梗塞(ST段上升心肌梗塞)患者院內死亡率由2011年10.1%,大降至去年3.3%。他希望可再完善送院前流程,病人入院前已開始檢查,並使用人工智能協助治療。

港首間胸痛中心 急性心臟病院內死亡率由一成降至8% 
瑪麗醫院自去年11月建立全港首間胸痛中心(圖),將急性心臟病人治療流程標準化,胸痛病人會獲安排進入綠色通道,加快見護士、做超聲波檢查等診斷。(政府新聞處)

相關閲讀:孩子胸痛2個常見原因:肌肉拉傷、肋軟骨炎  5類心臟病或引起胸痛


內地2萬胸痛救治單元 七成院外亡 院內死亡率3.3%

霍勇表示,本港醫療質素水平較內地好,但需建立標準化流程,若技術沒得到流程優化、資源整合,以及先進高效的救治模式,死亡率難以降低。他又說,胸痛中心重視院前開始的全流程治療,內地急性心臟病人中,70%以上並非於醫院死亡,救護車送院比例亦較香港少,醫院只可以治療四分之一病人,「心跳呼吸都停了,才拉到醫院,拉到了亦沒有用了」。

霍稱瑪麗醫院急性心臟病院內死亡率,由過去10%降至最新8%,希望未來可降至3%至4%。他說香港醫療水平高,要達到此目標較內地容易,但心臟病大多晚間發病,本港需解決人手薄弱、院前獲救治時間較遲等問題。


相關閲讀:3類常見心臟病未必會「心痛」?年輕人也確診?健康護「心」兩件事


明年威院設立港第二間胸痛中心

威院明年會設立本港第二個胸痛中心,醫管局之後會再審視胸痛中心數目。被問及本港需要多少間胸痛中心,霍勇說:「7個網絡(意指7個聯網各設一個)夠了,(例如)在港島西有一個,與其他小院連接起一起就夠了。」

霍勇稱,內地急性心臟病死亡率還有進步空間,雖然住院死亡率少,但「不能到院、死在家中病人亦很多」。他提到內地胸痛中心分為基層版及標準版,亦有近2萬間「胸痛救治單元」,希望及早診斷及轉運病人。

至於昨日開幕的醫管局研討會,規模屬歷屆最大,有逾190名海外及本地專家在約60個環節擔任講者,內容涵蓋醫療發展、智慧醫院、人工智能、器官移植等主題。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