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ADHD學習攻略】從了解開始建立正面親子關係及早介入治療把握成長關鍵時機 

分享此內容:

文靜、聽話、善解人意、努力學習,這些是不少師長對孩子的期許,然而,若孩子未能做到,也許是受到生理因素的影響。近年愈來愈多人關注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對孩子的成長及學習的影響,其實愈遲處理,只是將問題延後,致持續影響孩子的各方面成長及表現。如何分辨頑皮抑或是ADHD?需否接受治療?如何協助孩子克服ADHD症狀的影響,應對生活及學習上的要求?

顧名思義,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包含兩個範疇,養和醫院兒童體智及行為發展學科專科醫生黃勵燕醫生表示,孩子如有專注力不足,常見表徵包括經常發呆、走神,或因「大頭蝦」而時常遺漏重要信息;至於過度活躍的孩子,則會有坐立不安、經常四處走動、話多和容易不耐煩的表徵,患者可能會同時出現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的症狀。

ADHD腦部特徵:額顳葉、腦部神經傳遞物質異常

黃醫生表示,現時已有研究指出,ADHD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患者大腦的額顳葉體積,可能與同齡孩子相比顯得略小,而額葉區域負責專注力控制、抑制衝動和規劃能力。此外,部分患者的腦部神經傳遞物質,尤其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或出現異常,這兩種物質正正與專注力、記憶、情緒及行為的調節相關。

這些腦部生理特徵,會直接影響孩子管理思維、行為和情緒的能力,黃醫生解釋:「ADHD患者在自我控制、抑制衝動、組織規劃和靈活應對等方面,都會顯得吃力,因而在學習、社交生活等面對重重挑戰。」


相關文章:ADHD學童難忍沉悶靜止 家校不應要求患者硬性跟從 彈性管教有法


或伴隨特殊學習障礙

舉例說,在學習上,由於患者容易對外來的刺激產生反應,容易分心,難以專注;又因規劃能力較弱,當面對沉重的功課壓力,他們或感到任務太難、壓力太大;他們亦未能想到「我完成後便可以休息或玩耍」,也無法預視不完成作業可能帶來的後果,因而易被外在更感興趣的事情而導致分心。

黃醫生續稱,ADHD兒童可能同時面對特殊學習障礙,例如因閱讀理解、語言表達或數理邏輯方面的能力受限,他們在學習主科如中文、英文或數學時會特別困難;又因手眼協調能力有機會較弱,影響寫字速度、字體潦草,或無法把字寫在格子內,令他們在考試時面對更大的挑戰。

生活小調適 協助專注及執行任務

家長面對ADHD孩子的狀况,難免會有無力感。黃醫生鼓勵家長,了解孩子的獨特性及所面對的挑戰,透過調整策略,有助應對孩子的需要及困難。以上述做功課的情况為例,如孩子容易受外來刺激而分心,家長可在家中設計學習專區,將遊戲機、電視、玩具等移開,只保留必要的學習用品,以營造安靜、整潔的學習環境,協助孩子更容易專注。

另外,因應ADHD孩子較難預視長遠後果,為了提升孩子的動力及自信心,家長可以將任務拆分為小步驟,中段設短暫的休息時間,以減低孩子的壓力,並讓他們感到任務是可完成的。


相關文章:學童適應障礙徵狀?開學、考試、長假期高危 不及早處理增患焦慮症、抑鬱症機會


延遲用藥或令孩子進一步落後同齡

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的ADHD症狀已經影響學習,如上課時未能集中聆聽老師授課、只接收到小部分的課堂資訊,黃醫生建議家長認真考慮藥物治療。「其實ADHD的孩子本身有其能力,只是受限於專注力的問題而未能好好發揮。如此,藥物治療可以幫助他們改善專注力與自我控制,讓他們能夠更有效率地學習,發揮所長。」

黃醫生解釋,使用藥物治療,就如生病發燒時,用藥有助紓緩不適及症狀。至於何時是合適的治療時機?黃醫生表示,臨床上有個案即使早於初小階段確診,家長因猶豫用藥,待孩子踏入高小甚至初中時才考慮藥物治療,結果因成績落後或行為問題而更加抗拒上學,甚至焦慮及抑鬱。「其實,提早介入治療不單讓孩子可在更早的關鍵成長階段獲得幫助,更可避免因症狀惡化,使其與同齡孩子在學習上的差距拉闊。若孩子的自信心受挫、學習動機下降,對其未來可構成深遠的影響。」

家居獎勵系統 建良好親子關係

在ADHD孩子的管教上,黃醫生鼓勵家長以「理解」孩子為大前提。「家長需明白,孩子的行為往往源於難以控制自己。他們並非故意不專心、發呆,更不是有意挑戰家長。」從這種角度理解孩子,慢慢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才能令管教奏效。

她建議家長不妨使用家居獎勵系統(home token system)的概念,因應孩子的行為,為他們設定目標,達標後可讓他們獲得合理的獎勵。這方法有助增加孩子的動機,並協助他們學習自我管理。

在溝通上,家長可多創造正面連結的機會,如每天與孩子獨處的時間,吃頓飯、玩小遊戲等,都可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乎自己。當孩子努力嘗試、有所進步,即使成果未如理想,也應以正面的言語溝通,如「媽媽知道你已經很努力了,我很欣賞你」以作肯定,為建立親子關係打好基礎,對孩子未來的成長十分關鍵。

【ADHD學習攻略】從了解開始建立正面親子關係及早介入治療把握成長關鍵時機 
近年愈來愈多人關注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對孩子的成長及學習的影響,其實愈遲處理,只是將問題延後,致持續影響孩子的各方面成長及表現。(設計圖片)

  1. ADHD是什麼?有什麼常見徵狀?

    ADHD(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是一種神經發展障礙,與大腦額顳葉功能及神經傳遞物質(如多巴胺、去甲腎上腺素)異常有關。常見徵狀包括:
    專注力不足:易發呆、走神、粗心遺漏細節;
    過度活躍:坐立不安、話多、易衝動;
    部分孩子會同時出現兩類症狀,並可能伴隨特殊學習障礙,如閱讀、書寫或數學困難。

  2. ADHD孩子如何改善專注力?是否一定要用藥?

    治療方式包括藥物與非藥物方法。若症狀已影響學習或生活,藥物治療可幫助改善專注力及自我控制,避免學習落後與情緒問題。
    在家中,家長可:
    建立安靜的學習環境,減少干擾;
    把任務拆成小步驟,加入短暫休息
    使用獎勵系統鼓勵良好行為;
    多以正面溝通及陪伴建立信任,增強孩子自信與學習動機。

分享此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