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負責平衡人體內水分,協助排走體內新陳代謝後的廢物。腎病患者的腎功能較差,令廢物不斷在體內累積。慢性腎病會導致貧血、高血壓、水腫、蛋白尿等,除了接受治療外,適當控制飲食亦是重要一環。患者是否什麼都要戒口呢?怎樣才能夠有效控制蛋白質、鈉質等的攝取量呢?哪些食物要少吃為妙呢?早期腎病病人嚴控飲食-注意蛋白質、鈉質-減病情惡化-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余思行表示,腎病病人並非什麼都要戒吃,應要按照病人的身體情况及病情,配合不同的飲食餐單。當早期病人未需要洗腎、單靠藥物及飲食控制時,需要非常嚴謹,避免病情惡化;當醫生確認病人腎功能已經衰退,開始要洗血和洗腎後,飲食則可以稍為放寬一點,因為洗腎可以洗走體內的廢物,此階段的病人飲食可以與健康人士相若。
Read more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糖尿病是本港常見的慢性病之一,糖尿病會引致不少身體的問題如糖尿上眼、糖尿腳、三高甚至增加患上心臟病的風險。什麼人會是糖尿病的高危人士?一旦確診糖尿,飯食上有什麼要注意?糖尿藥是否會有副作用?摸摸肚子,每個都市人或多或少都有個「肚腩仔」,切勿以為BMI正常就代表無中央肥胖!不少人以為自己體重在正常範圍,就代表健康,其實當腹部積聚過量的內臟脂肪,構成中央肥胖問題,即使BMI在正常水平,仍會有較高風險患上二型糖尿病。
Read more
【明報專訊】減肥,近期最受追捧的是間歇斷食和生酮飲食,兩方追隨者都聲稱短期迅速減磅,很吸引吧!斷食法和生酮飲食,哪一種較有效?168、186、5:2……這些近年流行的間歇斷食(intermittent fasting),原理及成效是怎樣呢?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中的「酮」又是什麼呢?實際操作又如何?兩種減肥方法又有什麼好處、副作用是什麼呢?你又是否適合採用呢?
Read more
坊間標榜氣炸鍋「低油、無油,但同樣能烹調出炸物」,近年成為不少家庭的煮食用具。有指經氣炸方法烹調的食物比傳統油炸相對健康,惟實際上在烹調過程中,仍會釋出有害的致癌物,究竟使用氣炸鍋對健康的影響有多大?註冊營養師指出,雖然用油量的確會大幅減少,但其煮食原理同樣會令食物出現「梅納反應」,產生一些會增加體內氧化壓力及有機會致癌的物質;如果氣炸鍋調校高於攝氏200度高溫來煮食,更會釋出I級致癌物,因此建議減少使用,並在使用時應留意溫度的調控。
Read more
餵哺母乳不但對嬰兒的智力、消化能力及免疫力有幫助,更是媽媽的最有效修身方法。但不少新手媽媽在產後對餵哺母乳有不少疑問,例如在授乳期間的飲食及營養攝取有何注意事項?要增加食量才「夠奶」?是否需要額外「進補」?可以進食生冷食物、咖啡、酒精嗎?營養師為媽媽拆解授乳期間的3個飲食迷思。新手媽媽餵哺母乳:高纖澱粉質 增飽肚感、助上奶-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高咏梅表示,媽媽飲食均衡及多元化,有助令母乳飽肚又有營養,更可減少嬰兒將來偏食的機會。怎樣做才算是均衡飲食呢?
Read more
【明報專訊】認知障礙症患者數目在全球快速增長,患者數目不斷飈升。此症暫時仍然沒有藥物根治。但是疾病的危險因子早已知曉。患有心血管疾病、三高(即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吸煙、飲酒、嗜吃油炸食品等都是高危人士。如何能避免成為認知障礙症的高危人士呢?研究證實,地中海飲食形態,能有效降低不少於四成的認知障礙症風險。地中海飲食以蔬食為基礎,輔以全榖類、豆類;肉類則以魚類及海鮮為主,較少攝取紅肉。強調吃在地當季盛產,少加工食物。地中海飲食其實是一個對身、心、靈都有幫助的飲食形態。因為它強調每天運動、與人共餐、感恩食物、愉快分享。
Read more
胃癌的發病率因為食物衛生和儲存食物技術改進,加上隨着人們少吃了醃漬和薰製食物,多年來持續緩緩下降。不過,它仍位列本港常見癌症的第6位,2017年錄得逾1300宗新症。早期胃癌徵狀如胃痛、胃脹與消化不良相似,容易錯失治療最佳時機,而手術是根治胃癌的唯一方法。手術治療有三種:傳統開放式手術、微創腹腔鏡手術及無創內視鏡手術都是常用的治療方法。即使是較晚期的個案,亦可以透過手術幫助紓緩徵狀。究竟胃癌跟慢性胃炎、腸化生等有什麼關係呢?隨着年紀愈大,胃病、胃癌有方法預防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