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本港十大常見癌症之一,2017年有超過1300宗新症。由於胃癌的初期徵狀不明顯,容易與消化不良混淆,因此不少患者都只當是普通胃部不適,甚至自行服食胃藥紓緩胃痛,這樣有機會延誤診治。還有經常聽到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引起慢性胃炎,甚至增加患胃癌風險,但原來慢性胃炎演變成胃癌的過程中,會出現「腸化生」這現象,到底什麼是「腸化生」?
Read more
原來消化不良並非一種疾病,而是一種症狀!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中心駐院醫生傅邦彦醫生指出,在香港不少上班一族都要面對工時長、食無定時、壓力大的生活節奏,常出現胃氣、胃脹、易飽易滯等「消化不良」的不適症狀,其實大部分消化不良都是生活習慣所致,如何對付消化不良呢?若治療過後症狀持續,又或出現如芝麻糊狀的糞便、無故消瘦等警號,則必須進一步檢查和跟進。
Read more
【明報專訊】胰臟癌 (Pancreatic Cancer)的發病率不高,雖不列入香港十大癌症,但其死亡率卻不可少覷。據醫管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十大癌症死亡數字顯示,胰臟癌排第五,奪去了711人的性命。胰臟癌五年存活率5%至8%,為所有主要癌症中最低。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屆中晚期,只有約20%的病人適合動手術作根治性切除,其餘患者治療以化療為主。究竟胰臟癌的具體成因是什麼?有哪些引致基因突變的高危因素呢?哪類人士是高危一族宜提高警覺呢?
Read more
【明報專訊】晚期病人因身體不適及情緒影響而食慾不振。針對他們厭食徵狀的管理,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步是與晚期病人及家人溝通。從食物種類入手,防止病人出現營養不良。為了讓病人在日常飲食上吸收足夠營養,醫生通常建議病人進食高蛋白質、高熱量及容易消化的食物,亦宜少食多餐。如經諮詢後,病人吸收的營養仍未能達標,會建議服用營養補充劑,例如營養奶、營養飲品、蛋白粉等。值得注意是,坊間經常流傳透過戒口、斷食或一些極端飲食方式去「餓死腫瘤」,這些方法未經研究證實,不但沒有科學根據,更會導致營養不良,恐怕得不償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