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發酵食物=健康?拆解發酵過程及益菌好處(附自家製作6個貼士)

近年不少人都注重健康飲食,而發酵食物例如酸種麵包、韓式泡菜、納豆、乳酪等,被普遍認為是較健康的食物,選擇發酵食物時應注意什麼?如果想自己製作發酵食物又可以嗎?養和醫院高級營養師陳勁芝表示,發酵食物一般指透過微生物(包括乳酸菌、酵母菌、納豆菌等)在無氧狀態下引發的化學過程,常見的發酵食物分為4類: Read more

益生菌 vs 益生元 哪些食物含量豐富?好處你要知(附營養師提供餐單建議)

益生菌(Probiotics)除了有助腸道健康,亦有增強免疫力、改善心理健康、預防濕疹等好處。到底益生菌是什麼?要進食什麼食物才可攝取到益生菌?益生菌與益生元又有何分別?益生菌含量豐富:乳酪、發酵食物。養和醫院註冊營養師莫穎姍表示,益生菌即是對身體有益的、活的微生物,當中常見的兩類為乳酸桿菌及雙歧桿菌。 Read more

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腸內多惡菌 中大研益生菌紓緩病情 恢復免疫力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進入「全球大流行」近3個月,醫學界預測疫情難以消退,疫苗或藥物仍在研發階段。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獲政府400萬元資助,探討患者腸道微生物失衡情况等,初步發現有患者即使無腹瀉,腸道仍積聚較多惡菌並惡化;患者腸道益菌亦減少,增加病毒入侵人體機率。團隊期望一年內研發出「益生菌配方」,日後有望提供疫苗、藥物以外選擇,增強市民免疫力,以及調理患者腸道菌群以降低嚴重程度。 Read more

【益生菌】腸菌「三歲定八十」 失衡招病致肥 移植好菌 改善自閉醫腸炎

【明報專訊】「臭臭」能治療腸胃病、評估大腸癌風險,甚至預防自閉症?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發現,腸道微生物群對健康影響重大,而且腸菌「三歲定八十」,從懷孕期至孩子3歲前腸道微生物容易受環境影響,3歲前建立有益腸道菌群,對孩子日後健康影響深遠;而透過破解腸道微生物群的奧秘,就能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中大成立糞便庫,捐糞者的健康要求比捐血者更嚴格,而且每天要到醫學院的指定廁所「捐便」。 Read more

【益生菌】食益生菌有益腸胃健康?進食發酵食品3大注意事項

經常聽到益生菌有助腸胃健康,而市面上亦有不少產品標榜含有益生菌。究竟這類食品是否一定有益?多食發酵食品如泡菜、芝士、乳酪等對健康又會帶來什麼幫助?3大注意事項你要知! Read more

【益生菌】日日食益生菌 反致腸菌失衡

【明報專訊】「你今日飲咗未吖?」這一句經典廣告對白,令活性乳酸菌深入大家腦海。 腸道菌叢不單影響消化道健康,近年不少研究顯示還與肥胖、癌症、腦退化症等有關。標榜含益生菌、乳酸菌的食物或補充劑大行其道。然而,專門研究腸道細菌的專家指出,腸道菌叢講求多元化,每日補充益生菌或乳酸菌,反而會令菌叢失衡 Read more

【益生菌】腸菌Q&A:腸菌最重要平衡 多吃蔬果可補益生菌

近10年科技改進,透過DNA排序,發現腸道細菌多達10的13至14次方(10兆至100兆),多過人體所有細胞的總數,而類別也過千種,有些是已知的菌種,有些仍不知道是什麼菌;乳酸菌只是其中一個類別,用作分解乳酸,而且會隨不同情况改變,例如四季飲食的變化、孕婦又會較多。 Read more

【益生菌】益生菌預防葡萄球菌,幹細胞移植或可根治愛滋病

益生菌是金黃葡萄球菌剋星?金黃葡萄球菌是常見細菌,嚴重可致肺炎和其他感染。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的研究,看看益生菌是否有助預防葡萄球菌感染。 e-anjei@iStockphoto 泥土種植的蔬菜中可找到芽孢桿菌,是益生菌產品中常見的菌叢。研究人員檢測泰國農村200個糞便樣本,當地農民經常吃新鮮蔬菜,結果顯示約一半樣本含有芽孢桿菌,而當中都沒有發現葡萄球菌;另外在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給老鼠餵食含芽孢桿菌的益生菌時,葡萄球菌不會在腸道內生長。 NIH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Anthony S. Fauci認為,益生菌常被認為有助消化道健康,這研究準確描述如何有益健康。不過,還需要更多研究去確認芽孢桿菌能阻止金黃葡萄球菌生長。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   幹細胞移植 或可根治愛滋? 在英國,一名感染人類免疫力缺乏病毒(簡稱愛滋病毒,HIV)病人,因患淋巴癌而接受幹細胞移植後,體內HIV消失。 相關文獻由英國倫敦大學、劍橋大學、牛津大學等共同於科學期刊《自然》(Nature)發表。該病人接受健康人士捐贈的幹細胞後,停服抗愛滋病藥物18個月都檢測不到HIV,是第2次出現此類病例,第一次是10年前在柏林出現。 惟研究員指這只是個別案例,暫不能廣泛用於治療HIV。首先幹細胞移植本身是針對治療淋巴瘤,而不是HIV;此外,病人接受幹細胞移植前,需要使用有毒藥物抑制自身幹細胞,過程會出現副作用;再者,一般幹細胞移植是使用患病自身的幹細胞,只因醫生採集失敗,才使用他人捐贈的幹細胞。不過,此病例為尋找HIV療法提供新方向。 Read more

【益生菌】你有效但我無效 益生菌要度身訂做

近年腸道菌群的研究火熱,益生菌、乳酸菌幾乎成為健康的代名詞,坊間有多款相關補充劑出售,連糖果零食也加入乳酸菌。在網上搜尋益生菌,提到的好處除了可改善便秘、腹脹等,亦有說可以減肥、減少悲傷情緒,甚至護膚美顏,功效多元;惟英國BBC近期有報道指「益生菌被指作用不大」掀起爭議,事實真是這樣嗎? 腸道被喻為第二個大腦,有非常複雜的神經網絡,結合龐大菌群運作。醫學研究顯示,腸道菌與健康及情緒息息相關,維持腸道菌群生態平衡至關重要。腸道細菌可分為具保護性的「益菌」或侵略性的「壞菌」,兩者互相角力,如果壞菌長得多,會壓抑益菌生長,引致各種健康問題;益菌多則可壓抑壞菌,有助細菌生態平衡。 我們身體約有30兆個細胞,卻有40兆的微生物與我們共存,當中大部分住進在腸道中。醫學上早已知道腸道內存有大量微生物,但近10年透過DNA基因序列技術,確定更多腸道細菌品種。腸道細菌種類約有500種,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黃曦表示,「腸道菌有幾項功能,包括維持腸道健康,幫助吸收營養和維他命,以及維持免疫系統正常運作等。有些細菌每個人的腸道都有,有些則未必」。 因為益菌是如此重要,有些人選擇服用益生菌或乳酸菌,兩者常混為一談。益生菌(Probiotics)泛指補充一定數量後對人有健康益處的細菌,當中分為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a)及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兩大類,每類菌又有不同品種。另外亦有屬真菌類的酵母菌,如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同樣屬於益生菌。 益生菌或乳酸菌補充劑,部分強調細菌含量過百億,並需要在食正餐時服用,為求有較多的益生菌通過多重「考驗」後能在腸道中生存。 隨正餐服用 減低胃酸影響 益生菌補充劑中的益生菌,是經過特別處理而處於休眠狀態,就像做麵包用的乾酵母菌,接觸水分及在適當溫度下便會「蘇醒」。由於胃酸會殺死部分益生菌,所以補充劑的菌量要足夠,而且最好在進食正餐時服用,以減低胃酸影響。有些商品標榜菌種有做耐胃酸、耐膽鹼的實驗,能經得起消化道分泌液的考驗。 ◆益生菌歷險記 益生菌要經歷重重險阻,才有機會在腸道中生存。來看看益生菌會遇到什麼「關卡」。 第1關:蘇醒 很多補充劑裏的益生菌經過冷凍乾燥保存在休眠狀態,接觸水分及適當溫度才會「蘇醒」,但水溫過熱又會令它們死亡。 第2關:胃酸 胃酸有極強的腐蝕性,導致很多益生菌「陣亡」,只有具較強耐受性或受腸溶衣(藥物外層)保護的益生菌才容易存活下來。 益生菌食品隨餐服用,可減低胃酸影響。 第3關:膽汁液 來到十二指腸後,益生菌會遇到具抗菌性的膽汁液,部分益生菌未必能通過考驗。 第4關:與壞菌搏鬥 益生菌經過重重關卡到達腸道後,與其他細菌爭奪營養、生存空間,以及黏附腸道壁的位置。益生菌要佔據優勢地位,需有一定的菌量,並有合適的營養助其生存(例如含益生元的食物),才能抑制壞菌繁殖作惡,從而維持腸道菌群平衡。 ●今期專家﹕黃曦 –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編輯/王翠麗 美術/謝偉豪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文:李佩雯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