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學規劃意見調查】填寫海外升學問卷調查,有機會獲得$50超市券
|
學生們要明白,即使是世界排名前五位的頂級運動員,最後勝出比賽的不一定是排名最前的選手,運動員的臨場發揮及心理質素才是致勝關鍵。任何事都是一個挑戰,如給自己太多壓力,不斷擔心後果,不但影響臨場發揮,更會影響成果。
如何應對考試帶來的壓力呢?(明報資料圖片。劉焌陶攝)
拆解壓力公式 凡事向好處看
要理解考試為學子帶來多少焦慮,李博士用以下公式作簡單計算:
考試失敗後可能出現的結果 x 可怕程度 = 焦慮的數值
學生如果擔心考試一旦失敗,父母便不愛自己,日後前途盡毀,一世都不會發達,人人都看扁自己,然後將這些臆想出來的後果,乘以可怕程度,焦慮的數值自然高。
然而學生能否面對這些令人擔心的後果,取決於他們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克服難關。這些能力包括能否集中精神讀書,以及一旦失敗時能否快速適應。如果學生具備這些能力,便能減低壓力。
而減壓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他有沒有方法走出困局,例如失敗後父母會否幫助他,繼續支持讓他讀書,又或是留班、重讀,老師會否給他機會等等。
上述公式都是由學生自我主觀感覺評分,如果老是向着最壞的一方去想,老是擔憂,他背負的考試擔子自然千斤重。
相關閲讀:【失眠原因】1/4青年受失眠困擾 睡眠、壓力與精神健康有關 如何解「睏」?
愈焦慮 溫習效率愈低
理解壓力來源後,莘莘學子應如何處理這種無形的考試壓力呢?李博士分析,若在考試前出現考試焦慮症,絕對會影響溫習效率,愈擔心愈難得到理想效果。
- 避免陷入惡性循環:溫習最重要的是完全專注,但人的專注力有限,當你分心去擔憂考試失敗的後果,擔心仍有很多內容未溫習,便會削弱讀書的專注力,令你更加焦慮,當出現更多焦慮時,你愈難以專心,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抗拒溫書,導致惡性循環,結果事倍功半。
- 焦慮會影響記憶力:人的記憶分為短期記憶和遠期記憶,要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遠期記憶,必須經過思考,明白後才能深刻地記入腦中,這是一個編碼過程。當課本內容成為遠期記憶後,便不容易忘記。但如果溫習時焦慮,便會影響編碼過程,令知識無法深刻地記入腦中,白白浪費時間。
制定溫習地圖 重質不重量
明白焦慮的後果後,學生便要學習如何面對及和克服這個難關。李博士解釋,針對專注力問題,學生首先要問問自己完全專注的話能維持多久。如果只有5分鐘,便應好好利用這5分鐘,心無旁騖地專心溫習。如一邊溫書一邊胡思亂想,請離開坐位,暫停溫習。
建議同學們選定一個專門的溫習座位,一旦就座便要全神貫注溫習。如無法做到,請離開座位休息一下,直到自己能再全面專注溫書才回座。要知道人的專注力就像汽車的油缸儲備一樣,如果漫無目的地遊車河很快便耗盡汽油。同學們要有效溫書,便要清楚定下一條最有效率的路線,讀書時讀書,不去想考試失敗會如何,也不浪費時間去想如何捉題目。只有善用時間及專注,溫書才有效率。
心無雜念 克服臨場焦慮
即使一切準備就緒,進入考場的一刻,不少學生仍會因為太緊張而影響臨場發揮。李博士對即將進入試場的同學有以下忠告:
- 順其自然:不要擔憂成績,只要讀得好,成續自然好;
- 別給自己太多壓力:看見甲同學疾筆揮寫便緊張,看見乙同學頻頻舉手要答題紙又緊張,這只會不斷影響自己的情緒。即使自己明明溫好書,亦有充分準備,但緊張的情緒往往令自己在面對試卷上的題目時,無法從腦海中找到答案。到離開試場時,答案才突然從腦海中浮現出來,這時會多麼的不忿。
忠告:別讓試場中的任何變化影響情緒,同學們只要知道讀書是為了自己,只需要給自己交待即可。我們要接受有人會勝過自己,如果自己盡了力,臨場發揮得好,已是對得住自己。考試結束後,不應與同學們研究剛才答題是否準確,這只會為自己增添壓力。
家長注意:李博士同時提醒家長不要向子女施加壓力,父母可以做的是給子女多一點信心,讓他們知道條條大道通羅馬,一次失敗並不代表前途盡毀。
「失敗是成功必經之路,如失敗,便停下來休息,最重要的是目標明確,奮勇向前,縱使前路彎曲,總會找到出路。」
李博士更勉勵莘莘學子,成功不是一條直路,有能力承受失敗,最終才會成功。
相關閲讀:高功能抑鬱症是什麼?旁人眼中工作生活如常 暗裏受負面情緒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