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e代精神:只說「唔係啩」、「諗多咗」 無助打消負面念頭

分享此內容:

e代精神:只說「唔係啩」、「諗多咗」 無助打消負面念頭
(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近日接連出現學生輕生個案,引發社會關注。每個個案背景和所面對問題都不盡相同,沒有周全的解決公式。不過,家長或許可透過平日留意子女一言一行,嘗試及早找出端倪加以防範。

預防勝於治療,作為家長,平日應和子女保持良好溝通,建立互信並成為傾訴對象,讓孩子即使遇上挫折亦會主動暢所欲言。有時留意到孩子心不在焉、寢食難安、對遊戲失去興趣等,便要多加關心。若發現孩子在朋友間談及生死話題,或是在網絡搜尋自殺資訊,以至出現自殘行為,家長更要提高警覺。

在子女面前,許多家長即使心存懷疑卻仍迴避談及,怕會觸動孩子。但事實上,開放的討論反而可以讓孩子衝破內心禁忌,給予他們談論自身感受的機會,令他們感到身邊有人願意聆聽。若然難於啟齒,可以嘗試用以下方式打開話題:

「我留意到你最近無乜心機。我明白人心情低落嘅時候,可能連生存都覺得好攰。你最近有無類似諗法?」

「你話好攰,意思係唔係想放棄,唔想做人?」

相關文章:e代精神︰自殺有迹可尋(二)

 

「有無幻想過會點做?」

這些話題雖然沉重,作為家長亦總希望答案是否定。但緊記,一些負面的想法可能早已存在,不會因為避而不談而無故消失;家長主動打開心窗說亮話,反而能為孩子解決問題創造開端,共同尋找出路。因此,身為家長事前必須做好心理準備,無論什麼情况下盡量保持鎮定,以免讓孩子感到壓力。

 

「共情」態度應對 共同尋出路

若不幸發現孩子確實心存輕生之意,家長應以「共情」的態度來應對,即與孩子主動分享情緒。須明白孩子能說出內心鬱結,必定鼓起相當勇氣,家長更應予以肯定和認同其感受。「多謝你對我嘅信任,我完全感受到你嘅痛苦。」

相反,「唔係啩」、「你諗多咗啫」、「唔好咁諗啦」等否定語氣說話不僅並非安慰,反而會終止話題,令孩子更加孤獨和窘困。

孩子萌生輕生念頭原因眾多,但他們的圈子不外乎家庭、學校和網絡,要了解其心理狀况其實亦非大海撈針。若有父母間感情問題、家庭暴力、朋輩欺凌,以至學業壓力等,只要平日稍加留意,意識到危機,透過學校、社工和家庭3方合作,於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往往可避免悲劇發生。

文:傅子健(精神科專科醫生)

 


支援貼士:保持冷靜 聆聽不批判

誰都有可能遇上身邊人情緒受困或失落,此時如何做一個合適的支援者?黃宗顯及利民會提供以下貼士:

內心平穩

聆聽者須保持冷靜,宜謹慎控制聲線緩急。若聆聽者自身情緒激動或過急回應,可能令求助者的心情更為煩躁。

積極聆聽(active listening)

聆聽他人訴苦時,別急於提供意見或回應,如「睡一覺便會無事」;學習以不批判、尊重的態度來聆聽,當對方分享後,可嘗試覆述其說話內容,或進一步詢問了解,展示自己願意及有興趣了解對方的內心感受。

結伴活動

親友情緒受困時,不妨與對方結伴活動,如一同吃早餐、散步等。除了讓親友感受被陪伴,亦可轉移專注力,不會一直陷於負面思緒。

保持警覺

一旦親友萌生輕生念頭,並開始周詳計劃,便需找社工等專業人士跟進。

 

專題系列文章

分享此內容: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tptn_list daily=1]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