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風】心房顫動致中風增3倍 高血壓冠心病長者倡定期心電圖檢查

【明報專訊】中文大學研究發現,本港心房顫動(房顫)致缺血性中風的患者在15年間增近3倍,建議有高血壓或冠心病長者定期做心電圖檢查,及早診斷並服用新型抗凝血藥物,減中風風險。 Read more

【了解中風】治缺血中風 瑪麗用導管吸血塊

【明報專訊】本港公立醫院每年有1萬宗缺血性中風個案,約三成病人屬大動脈閉塞,部分個案注射溶血針亦未必可處理。瑪麗醫院為這些病人做「動脈取栓術」,利用導管吸走血管內的血塊。該院內科顧問醫生引述外國研究指出,46%同時打溶血針及做導管手術個案,復元比率較單用溶血針高。 部分病人不適合打溶血針 瑪麗醫院內科顧問醫生謝曼瑜稱,該院每年有600至700宗缺血性中風個案,當中三成屬大動脈閉塞,這些個案未必可單靠打溶血針治療。以頸部大動脈閉塞病人為例,僅約一成單使用溶血針者可疏通血管。另外,使用薄血藥或近期曾做血管手術的病人,亦不適合打溶血針。 瑪麗醫院2005年引入動脈取栓術,為未能以溶血針處理大動脈閉塞的病人通血管,近年每年有10宗。至2015年,有文獻證實手術有效。 做手術兼打溶血針 復元率升 謝曼瑜解釋,醫生會使用導管將動脈內的血塊「吸出」,成功疏通血管比率達60%至88%。她引述外國研究指出,近半同時打溶血針及做導管手術的個案,復元(能自行步行出院)比率較單使用溶血針高20個百分點,但手術亦有一成機率出現併發症,例如出血風險,另取出血塊時,血塊亦有「彈」至其他地方的風險,再度引致中風。 謝曼瑜說,使用人工心的病人因要注射薄血針,即使中風亦不能使用溶血針,否則會增加出血風險。院方曾為一名等候換心的病人做動脈取栓術,成功取出血塊,術後一周等到合適心臟,換心續命。 謝曼瑜提醒,溶血針須於病人病發後3至4.5小時內注射,否則會失去效用,故若有人出現口齒不伶俐、笑容不對稱等症狀,應盡快求醫。她說該院為爭取時間,會派醫生到急症室為相關病人打溶血針。 中風復康儀器 練「壞手壞腳」 重拾生活 大血管栓塞中風 港大AI 20秒斷症 臉龐動不了 不是中風是面癱 把握首年復康黃金期 改善中風後遺症 談笑用兵判辨中風徵兆 建立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 減低腦中風及眼中風風險 中風救援分秒必爭 半點延誤影響至深 突感身體麻痹 或屬中風警號 養和推中風治療套餐 最快47分鐘可用藥 養和設中風急救先導計劃 縮短時間近半 問醫生:兩大抗血栓藥 分別對應動靜脈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了解中風】突感身體麻痹 或屬中風警號

【明報專訊】年紀愈大,中風風險愈高,嚴重中風更可引致殘障。若突然感覺短暫身體麻痹、不能說話或視力受損等,有醫生提醒可能屬「小中風」(短暫性腦缺血),是中風的警號,建議盡快求醫,減低日後中風風險。 心臟病高血壓者高危 中風是本港第4號致命疾病,據衛生署數字顯示,2015年有3259人因中風死亡,當中逾八成是65歲或以上長者。香港腦科基金會昨舉行有關中風的論壇,伊利沙伯醫院腦神經科專科醫生方榮志(圖)指出,年齡愈大,中風機率愈高,患有心臟病、高膽固醇或高血壓者屬高危人士。 方解釋,中風主要分為缺血性及出血性兩種,當中七成病人為缺血性中風,即血塊或脂肪堵塞血管,導致腦缺氧所致。 每周5次30分鐘運動 方榮志提醒若身體短暫失去平衡、臉部肌肉不能活動或說話口齒不清,可能屬小中風,但患者容易掉以輕心,錯失預防日後中風機會。他表示平日須注意飲食,保持每周5次30分鐘運動;若不幸患缺血性中風,應盡快在3小時內在靜脈注射溶血劑,可減低殘障風險。 中風者後悔忽視徵兆 現年60歲、原從事成衣出口業的劉劍雄指出,以往飲食以快餐為主,有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問題,12年前出差期間,沒為意右邊身忽然麻痹的徵兆,2至3個月後突中風,右邊身體至今仍不良於行,對疏忽徵兆感後悔。劉表示中風患者需長期護理,惟政府復康服務支援不足,私家物理治療收費昂貴,冀政府能資助服務。 中風復康儀器 練「壞手壞腳」 重拾生活 大血管栓塞中風 港大AI 20秒斷症 臉龐動不了 不是中風是面癱 把握首年復康黃金期 改善中風後遺症 談笑用兵判辨中風徵兆 建立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 減低腦中風及眼中風風險 中風救援分秒必爭 半點延誤影響至深 治缺血中風 瑪麗用導管吸血塊 養和推中風治療套餐 最快47分鐘可用藥 養和設中風急救先導計劃 縮短時間近半 問醫生:兩大抗血栓藥 分別對應動靜脈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了解中風】養和推中風治療套餐 最快47分鐘可用藥

【明報專訊】急性中風的治療分秒必爭,若為缺血性中風,病發後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疏通腦血管,病人完全康復的機會可達四成。養和醫院去年開始試行24小時「中風急救治療ASAP」計劃,門診部、腦神經科及腦外科等跨部門合作,優先治理中風病人,由病人抵院起計,最快47分鐘可用藥。該院今個月推出中風治療套餐,包括兩日入住深切治療部最低門檻9.4萬元,嚴重併發症及其後住院費另計。 9.4萬起住兩日ICU 不包嚴重併發症 該院門診部負責分流的護士如發現病人有中風徵狀,例如兩邊臉不對稱、半邊身麻痹等,會立即安排見醫生,初步診斷未能排除急性中風者,便會啟動ASAP。醫生通知其他部門候命,優先為病人做檢查,診金16,700元。經檢查若證實沒中風仍要付診金。 如確診中風者,院方會視乎是否符合條件接受血栓溶解治療(溶栓),深切治療部兩天套餐收費77,400至102,500元,包括溶栓藥費、醫生費及護理收費等。術後若有併發症,如顱內出血,只包不需手術的輕微出血治療,做手術便要另收。術後住院日數因人而異,第三天起的住院費要另外收取。 提供24小時中風急救 ASAP治療過去一年治療27名病人,當中20人確診為中風或小中風,5人溶栓。該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蔡德康稱,溶栓即透過靜脈注射藥物,分解和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令腦組織恢復供血。若病人患出血性中風或高出血風險便不適合溶栓,但仍可獲優先診斷。該院另一腦神經科中心主任李頌基稱,試行ASAP後首名接受溶栓的女病人,由抵院至用藥需1小時20分鐘;最近個案加快至47分鐘。若無此計劃,籠統估計需時多一倍。 目前有7間公立醫院提供24小時血栓溶解治療,包括伊利沙伯醫院、威爾斯親王醫院及瑪麗醫院。 中風復康儀器 練「壞手壞腳」 重拾生活 大血管栓塞中風 港大AI 20秒斷症 臉龐動不了 不是中風是面癱 把握首年復康黃金期 改善中風後遺症 談笑用兵判辨中風徵兆 建立良好飲食和生活習慣 減低腦中風及眼中風風險 中風救援分秒必爭 半點延誤影響至深 治缺血中風 瑪麗用導管吸血塊 突感身體麻痹 或屬中風警號 養和設中風急救先導計劃 縮短時間近半 問醫生:兩大抗血栓藥 分別對應動靜脈 專題系列文章

Read more

【了解中風】養和設中風急救先導計劃 縮短時間近半

搶救急性中風病人分秒必爭,尤其缺血性中風者,一般僅有26%可完全康復,若在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治療,完全康復機會增至四成。養和醫院去年試行「中風急救治療ASAP」先導計劃,透過門診部、腦神經科及腦外科等跨部門合作,盡快診治。養和醫院副院長陳煥堂稱,該院由資深腦神經科專科醫生牽頭的急性中風團隊過去1年處理27宗個案,當中20宗確診為中風或小中風,5人有接受血栓溶解治療。 養和家庭醫學專科醫生潘舜邦稱,門診部負責分流的護士若發現病人有懷疑中風徵狀,會立即安排見醫生;醫生初步診斷若未能排除急性中風,便會啟動ASAP,並通知相關部門候命,優先為病人做檢查。 該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李頌基稱,ASAP計劃愈趨成熟,首宗接受血栓溶解治療的女病人,由抵院登記至開始用藥,需1小時20分鐘;最近個案加快至47分鐘。他稱,若無此計劃,籠統估計需時多一倍。 此外,養和推出套餐,參與ASAP計劃的診斷收費為1.6萬元;若有需要及合適做血栓溶解治療,按房型另收7.7萬元或10.2萬元,後者包括48小時深切治療部護理。不過,術後若出現併發症,例如顱內出血,只包不需做手術的輕微出血,需做手術便要另外收費。兩日後的住院費用也另外收取。 該院腦神經科中心主任蔡德康補充說,血栓溶解治療即透過靜脈注射藥物,分解和溶解堵塞血管的血栓,令腦組織恢復供血,增復原機會。不過,若病人為出血性中風,或有其他腦出血風險,則不適合接受這種治療,但仍可獲優先診斷。 現時公立醫院亦有提供血栓溶解治療,部分如威爾斯親王醫院、伊利沙伯醫院及東區醫院等有24小時服務。

Read more

【有片:了解中風】免戒口新薄血藥 非人人適用

【明報專訊】常用薄血藥華法林(warfarin),減低血塊生成阻塞血管的風險,是預防中風和心臟病的重要藥物。不過,服用華法林限制多,劑量控制必須精準,過低預防血栓效力不足,過高則有出血風險。 近年推出的新型抗凝血藥(NOACs),正衝着華法林的「缺點」而來,是否舊不如新?新舊藥究竟有何優缺? 舊藥藥效易受食物影響 抗凝血藥(薄血藥)作用是干擾凝血因子,減慢凝血過程,防止血塊形成,最常用是傳統的華法林,使用超過50年,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則近年才出現。心臟科專科醫生董光達指出,華法林使用歷史較長,使用的病人人數多,但無論醫生或病人,使用時都有好多地方需要注意,「華法林在體內劑量必須控制得相當精準,如果分量太低,未能達到阻止血塊形成;但分量太高,卻會增加病人出血風險。而且好多食物都會影響華法林在體內的藥力,一不留神便會令藥效變化,所以要控制藥效並不容易」。 要了解華法林在身體內的藥效,通常以血液中的薄血指數(又稱凝血指數,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作指標。董光達表示,病人必須定期抽血檢查,觀察指數變化,如果病人是長者,更需加倍留神,「好多時食華法林而出現嚴重問題的例子,都在老人家身上,主要原因是他們記憶力變差,容易食錯藥,例如食完一次後忘記了,再多食一次,如病人不小心跌倒或撞傷等出血,甚至不幸腦出血,因藥力過大,難以控制出血情况,甚至影響日後康復的進度」。此外,部分病人需要在不同日子,服用不同劑量的華法林,以平衡藥效。「曾經試過有病人,服用華法林後覆診,發現INR數值偏低,於是加大藥量,但下次覆診時INR數值又過高,因此食藥的方法會較為複雜,例如在單數日子及雙數日子,分別服用兩種不同劑量,以平衡藥力。對上了年紀的病人來說,記性或已較差,準時食藥也不容易,還要他們記住不同日子食不同劑量,難度就更大。」 換金屬心瓣病人必須用舊藥 就以上問題,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看似有更大優勢,因為新藥較少受食物影響,同時劑量控制不似華法林困難,毋須經常驗血檢測藥效。但董光達說,新藥並非所有病人合用。「例如患有二尖瓣狹窄而出現心房纖顫的病人,新藥並沒有太多數據支持其成效,反而是一些非心瓣性的心房纖顫病人身上,支持的數據較多。另外,更換了金屬心瓣的病人,服用新藥會增加併發症風險,所以這一類病人必須服用傳統華法林。」 舊藥幾毫子 新藥近20元 新藥除了面對以上限制,另一個「缺點」是,當遇到出血時,醫生處理的熟練度不及舊藥。「始終華法林已經應用多年,當出現流血不止時,醫生經驗充足,處理駕輕就熟。但新藥仍有不少研究正在進行中,當出血時如何處理,未有一致定案。」至於藥物價錢,亦是病人考慮因素之一,「傳統華法林,一粒藥只是幾毫子,但新藥藥價接近20元,而且大部分都需要自費」。 文:勞耀全 圖:黃志東 編輯:王翠麗 ■有片睇 想現場直擊家庭醫生睇醫生,可登入 www.mingpaohealth.com/doc.ht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