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近90歲 應否開刀治癌症?誰掌管明天?(吾生有杏:院長醫生周記-145)

【明報專訊】年將90的張伯,今天首次到我的診所求醫,陪張伯到診的還有他的家人。原來張伯同時患上3種不同的癌病,分別是直腸癌、前列腺癌及罕見的纖維組織癌,已經有多名專科醫生評估張伯的狀况。他們認為3個腫瘤都有機會以開刀根治,可是所有醫生都擔心張伯年紀老邁,增加了手術的風險,所以沒有醫生願意建議張伯開刀與否,只是叫他自己決定。年近90-應否開刀治癌?面對如此兩難局面,最後張伯「選擇」紓緩治療,放棄開刀。可是家人感到徬徨無助,希望徵詢其他醫生的意見。 Read more

前列腺癌初期病徵跟前列腺肥大相似 小便困難有異常宜及早檢查 MRI導航放射治療提升精準度

前列腺癌(Prostate-cancer)屬男性癌症中的第四大癌症殺手。由於前列腺癌初期病徵跟前列腺肥大很相似,年長男士或以為是良性問題而有所忽略,因此一旦發覺小便困難或異常,宜及早接受檢查。若不幸確診罹癌,在早、中期的情况下,現時有新一代的放射治療方法,能更精準針對腫瘤位置、以較高劑量進行放射治療,不但能縮短治療時間,副作用亦會較少。 Read more

前列腺癌丨醫徹中西:中西醫合力 尋最佳治癌方案

近期遇上一名病人,他的擴散前列腺癌頗為頑固,傳統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和化療都沒有太大效用,後來經過腫瘤基因排序,發現腫瘤有一種特別基因,結果用了非傳統治療前列腺癌的免疫療法,再加上電療鞏固療效,病人癌指數下跌,最新的正電子電腦掃描已差不多找不到腫瘤痕迹。 Read more

前列腺癌最新療法 一日一粒藥 保住「蛋蛋」

雄激素是前列腺癌細胞的「食物」,沒有了食物,癌細胞便會凋謝。所以,對付已經擴散的前列腺癌的一個要訣,就是抑制雄激素,最傳統方法就是做手術切除睾丸,現在有很多不同藥物治療。醫學上稱為雄激素剝奪療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Read more

【Young Old 健康】 50歲後男人之苦? 尿路梗阻影響排尿 積極處理良性前列腺增生

男性一般由30歲起,前列腺會逐漸增生,這屬於正常的生理老化現象,因應個別的增生速度,有機會在50歲後出現尿道梗阻的問題,影響正常排尿。輕微至中度的患者可透過改變飲水習慣,以及藥物的幫助令排尿順暢;惟問題一旦惡化至衍生併發症,則建議利用手術處理。雖然良性前列腺增生與前列腺癌絕無關係,惟仍會對患者造成身心困擾,建議及早求醫。 Read more

前列腺癌電療 最快5次搞掂

放射治療(電療)常用於治療前列腺癌。傳統電療總輻射劑量為76至78Gy,每天給予2Gy,所以電療需要38至39天。低分次放射線治療,可將電療次數縮減至20次,總劑量是60Gy;而立體定位放射治療,只需5次,總劑量為37.25Gy。輻射總劑量減少,治療日數也減少,但三者療效和副作用相若,究竟如何做到? Read more

前列腺癌飇升 關男人長命事?尿頻、夜尿多、精液帶血 積極求醫治療方法多

本港的癌症個案有增無減,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共有2240宗前列腺癌新症個案,近20年來飇升接近4倍,升幅是各種癌症中最高,成為男性最常見癌症的第三位!以上數據,可能會令男士們憂心忡忡。不過,專家指前列腺癌的死亡率並未因個案增加而上升,尤其是現時不乏有效及新的治療方法,所以男士們一旦發覺有尿頻、夜尿多、排尿困難,以及尿液和精液帶血等症狀,應積極求醫診治,毋須過分驚恐。 Read more

【基因突變遺傳性癌症】 5月8至6月23日巡迴展覽 了解乳癌、卵巢癌、前列腺癌

香港遺傳性乳癌家族資料庫(下稱「資料庫」)致力研究BRCA基因突變,並幫助由於基因突變而患遺傳性癌症(包括乳癌、卵巢癌及前列腺癌)的高危家庭,提供基因測試、輔導及臨牀醫護服務。   (SomkiatFakmee@iStockphoto)   「關‧乳‧愛」是「資料庫」主辦的巡迴展覽,讓公眾了解基因突變誘發的遺傳性癌症。今年活動以「基因中尋找你的答案」為主題,並邀請了本地插畫家「路邊攤」合作。 第一站(5月8至12日):銅鑼灣皇室堡地下中庭 第二站(5月16至19日):樂富廣場A區平台 第三站(6月14至16日):銅鑼灣時代廣場有蓋廣場 第四站(6月20至23日):青衣城1期1樓大堂   【女性健康】乳癌復發轉移 揀化療定標靶好? 乳癌微創手術 滅腫瘤保乳房 【了解乳癌】進行乳房普查 及早截擊乳癌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前列腺癌篩查 其實靠估?   卵巢癌及腹膜癌系列文章 Read more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前列腺癌篩查 其實靠估?

【明報專訊】老陳是我的鄰居,年過五十,無甚病痛。最近一個與他年齡相近的朋友確診前列腺癌,令他憂心自己會否也有這個疾病。「你認為我是否應該接受前列腺癌篩查?但聽說檢查風險高,做了反而更壞。」的確,五十歲開始,男士患前列腺癌的風險便會上升,但不等於所有年長男性必然出事;即使是家有直系親屬如父親及兄弟曾患此病,又或體格肥胖,風險也只較別人為高而已。   癌症檢查——PSA指數的升降受多種因素影響,未必一定由腫瘤所致,最準確的方法是抽針檢查。(SasinParaksa@iStockphoto)   磁力共振導航定位 找出疑似腫瘤 基本的前列腺癌篩查包括肛門指檢,醫生以手指檢查男士的肛門,了解是否有不明硬塊存在;另外也要化驗血液中的前列腺特異抗原(total PSA),如果數字上升異常,那就需要更精準的檢查——抽取前列腺活組織化驗。對很多癌症而言,及早找出腫瘤並治療,有助減低惡化及死亡風險。不過,部分前列腺癌生長得極為緩慢,甚至直到年老患者因其他疾病去世後都還沒爆發出來;所以一經檢查揪出,醫生會與患者和家人研究不同的治療方案,以決定究竟是採取監察治療、荷爾蒙注射,抑或選擇微創手術會有較理想的成效。 另一方面,肛門指檢及PSA檢查也非百分百準確,特別是PSA指數的升降,除了受癌症影響,亦可能與良性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有關。換言之,PSA指數升高未必由腫瘤所致,但男士或要接受抽針檢查來確認,過程固然不好受,而且也有可能出現如尿頻或排尿困難等短期副作用,細菌感染個案則較罕見。儘管抽針檢查是確診前列腺癌的黃金標準,但傳統方法是在前列腺穿刺至少12針,如果剛好所有抽針位置都避開了腫瘤,那就會有走漏眼之虞了。   站在醫生立場,必須謹慎揀選適合的男士接受前列腺癌篩查,以免招來不必要的憂慮,以及避免過度檢查與治療。當然,有高危因素的男士,有必要定期接受檢查;至於沒有高危因素者而突然有前列腺癌徵狀,如排尿困難、尿頻、尿流緩慢、排尿時疼痛、血尿或精液有血,甚至有尿瀦留等,都不應怠慢,需立即尋求醫生協助。 即使有需要檢查,現今科技亦可帶來精準的診斷。前列腺健康指數(Prostate Health Index, PHI)顯示的癌症資料比起傳統PSA檢查更多;泌尿外科醫生亦可以磁力共振導航定位(MR / ultrasound fusion-guided targeted prostate biopsy)為患者找出前列腺中疑似有腫瘤的位置,於抽針時便可直達該處,大大提高命中率。男士與其胡思亂想,不如找醫生傾談,看看是否有需要檢查吧。   文:傅錦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Read more

【男性健康】最佳男主角:PSA超標 患前列腺癌?

【明報專訊】不管是自願關注個人健康,還是因工作或其他需要,很多中老年男士曾接受身體檢查。在眾多驗身項目中,有個專屬男性的驗血項目,名為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指數;若然指數過高,接受檢驗者便彷彿與前列腺癌掛鈎,令男士膽戰心驚。其實大眾只要明白PSA是什麼一回事,就不會輕易被數字嚇壞。   超標因素多——PSA超標不一定是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炎、急性尿瀦留都會令PSA上升。(jarun011@iStockphoto) 【有片】前列腺癌「生得慢」 一把年紀唔使理?   年老指數上升 未必與癌有關 PSA並非單純的癌指數,而是前列腺分泌出來的蛋白,走入血液的指標;如果前列腺出現異常狀况,例如癌症,便可令PSA指數升高。因此若數字高於4ng/mL,再配合其他條件,醫生便會懷疑是癌症所引致,會要求患者作進一步檢查。但要注意的是,PSA增加亦可與其他因素有關,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炎、急性尿瀦留及剛射精等。年紀愈大的男性,其PSA指數也會上升,不一定與惡性腫瘤有關。   有研究指出,PSA值位於4至10ng/mL之間,只有約三成個案被確診為前列腺癌;10ng/mL的話,也只有一半是由癌症所致。那麼,拿着一份PSA超標的身體報告,真的就要直接去抽活檢嗎?其實我們常見的PSA是一個總數字,當中可再分為游離前列腺特異抗原指數(Free PSA)及前列腺健康指數(PHI),前者有助分辨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後者如果低於23,則多數並非癌症,可增加確診癌症的準確度。男士的PSA如有異常,可於之後幾個月內,驗血檢查Free PSA及PHI,若有不正常指數才安排其他檢查也不遲。   至於已經確診有前列腺癌,PSA指數便成為判斷癌症等級、治療效果及有否復發等的指標。醫生每每要費盡唇舌解釋PSA在不同情况下的意義,甚至在醫院做檢測時,因儀器各異,令檢驗出來的最低數值亦有所不同。對市民而言,解讀PSA並不容易,但只要多跟醫生溝通,了解當前健康情况,便可明白這些數字的用意,於抉擇做哪些檢查及治療時,可有更清晰的參考。   文:傅錦峯(泌尿外科專科醫生、香港男士健康學會召集人)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