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新冠病毒重症患者用類固醇減炎症反應 用量SARS百分之一 醫管局料不會出現嚴重副作用

本港新型冠狀病毒確診者中約4.2%嚴重至入深切治療部,醫管局分析重症病人分三大階段,最後階段病毒量雖已減,但細胞因子風暴致嚴重炎症,甚至現多器官衰竭,此時用抗病毒藥已非最有用,但用小劑量類固醇有助減炎症反應和死亡率。2003年SARS時有病人接受高劑量類固醇後現骨枯,現用量約為當年百分之一,醫管局料不會有嚴重副作用。 Read more

【流感】 流感vs肺炎 長者注射疫苗減併發症 常見副作用話你知

流感高峰期加上武漢肺炎夾擊,令很多港人擔心SARS重臨。養和醫院駐院醫生陳琳醫生提醒,一般肺炎的初期症狀與流感十分相似,而事實上流感若處理不當確有機會惡化變成肺炎,並誘發其他潛伏的疾病。故無論如何,都要做好個人衛生及預防措施,包括注射流感及肺炎鏈球菌等疫苗,有助減低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尤其是體弱及患長期疾病的長者,切勿因擔心疫苗副作用而抗拒注射。 Read more

【婦科疾病系列】近距離放射治療 貼身追擊子宮頸癌

位列婦女常見癌症第七位的子宮頸癌,患者因症狀不明顯,故確診時大多已錯過手術根治的時機,而放射治療是主要治療手段。近年臨床研究發現,同步放化療後再進行近距離放射治療,可以令局部控制腫瘤的機會增加至逾九成,存活率亦比單次放療明顯改善。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表示,同步放化療加近距離放療的兩階段治療,可以顯著提升子宮頸癌的治癒機會。   子宮頸腫瘤大化療、放療同步進行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張天怡醫生表示,早期子宮頸癌可以用手術切除,但若腫瘤體積超過4cm或癌細胞入侵子宮頸旁的軟組織及淋巴組織,由於手術「切唔清」,需要改以非手術的處理,包括化療及放射治療,希望能夠帶來治癒的效果。   治療通常會分兩階段進行,首先是同步放化療,即同時進行化療及放療(電療),藉以先行縮細腫瘤。至於第二階段則會進行近距離放療,做法是將帶有輻射物質的器具,經陰道放到子宮頸的位置。   近距離放療法 減少附近組織的傷害 張醫生指出,近距離放療法可以令腫瘤接觸到高劑量的輻射,而對附近正常組織的傷害則可減至最低。臨床研究顯示,兩階段治療可以提升存活率,帶來更理想的效果,故近距離放療是治療子宮頸癌不可缺少的環節。   她又稱,近年用磁力共振的影像導航的近距離放療技術,相比傳統X光方法,不但能夠集中劑量在腫瘤而減少副作用,更能提升劑量,增加根治機會。儀器更備有特殊的「插針」技術,當醫生發現腫瘤位置有偏移時,可以插入針棒,從而擴大高劑量放療的範圍,覆蓋腫瘤,以獲取更理想的治療效果。   配合磁力共振導航放療 焦聚腫瘤 減併發症、副作用 此外,放療技術近年已不斷創新,包括有強度調控定位放射治療(IMRT),以及磁力共振導航放療等等。   張醫生解釋,IMRT的放射線從不同角度進入腫瘤位置,有助分散對周邊正常器官的影響,而磁力共振導航則可以令輻射更準確及集中聚焦腫瘤,這技術不但可以提升療效,以及減少刺穿組織等併發症,更可減少腹瀉、尿頻或影響骨髓等副作用。   子宮頸癌屬十大女性致命癌症 注射HPV、定期柏氏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在本港女性致命癌症中屬第9位,數字顯示,2016年新症約有510宗,至於死亡人數,2017年共有150名,佔女性癌症死亡人數約 2.6 %。張醫生表示,子宮頸癌的死亡率雖未有太大變化,但反映患者需要更有效的治療方案,並且要做好各項預防措施。   除了注射預防人類乳頭瘤病毒(HPV)的疫苗之外,有性經驗的女性定期進行子宮頸癌篩查,即柏氏抹片檢查,有助發現癌前或早期病變,是預防子宮頸癌的最重要一環。 婦科疾病系列文章 Read more

【睡眠與疾病】失眠?扎醒?教你7個改善睡眠貼士

夜夜輾轉失眠、頻頻扎醒,甚或醒得太早無法再入睡,都是很多人經常出現的睡眠問題,不但令人煩惱,長此下去更會使精神萎靡不振、疲倦不堪、思路不清,亦對情緒、記憶及動作協調等帶來影響。怎樣才能擺脫失眠困擾? Read more

化療傷身?標靶、免疫治療更好? 抗癌三大療法 各擅勝場

【明報專訊】編按:對付晚期癌症,病人一聽到化療,未問療效,先怕副作用;有人要求副作用較少的標靶治療,還有人花費巨額金錢,要求接受近年熱門的免疫治療。 究竟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哪一種最好? 【FB直播-專科醫生Q&A】養和醫院醫學遺傳科主任林德深醫生將於9月24日晚上8時30分在明報副刊Facebook開Live解答網友問題,講解癌症與遺傳基因關係,以及基因測試對了解患癌風險有什麼幫助。約定你當晚一同收看直播,機會難逢,請大家踴躍留言發問吧!   三大支柱——究竟應選擇化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要視乎不同病人的病情需要。即使同樣患上肺癌,一種療法也未必適用所有病人。(明報製圖)   三十多歲的陳先生正值壯年,一天突然發燒咳嗽,求診後,發現肺部X光有陰影。醫生細問之下得悉陳先生過往幾個月已消瘦了十多磅,進一步抽組織檢查,確診為腺性肺癌(adenocarcinoma);再經正電子掃描檢查,發現癌細胞已經擴散到骨、另一側肺部和胸腔淋巴腺。   病人有十多年吸煙史,腫瘤對EGFR、ALK等標靶結果為陰性;檢測免疫治療反應率PDL1,染色度60%為陽性。醫生決定用免疫治療藥物Pembrolizumab,經過幾次治療後沒有太大副作用,病人基本上行動如常,X光顯示肺部腫瘤逐漸消失,治療仍在繼續中。   陳先生問,聽其他肺癌病人說,有些病人口服標靶藥,有些則需要化療,甚至混合不同療法,究竟怎樣才是最好的治療呢?所以今次不是介紹肺癌最新治療,而是談談癌症藥物治療的三大療法,即化療、標靶治療和免疫療法。   化療——餵癌細胞吃毒藥 利用對細胞有毒性的藥物,透過注射或口服進入體內,把生長活躍的癌細胞殺死。很多病人一聞化療色變,不時聽到病人問:「化療是不是把身體好的細胞和壞的細胞一同殺死?」這問題在不少社交群組或互聯網經常見到。   大部分藥物毒性短暫 沒錯,化療的確對身體正常細胞有一定毒性。但常用的化療藥至少有幾十種,每種適應症和毒性都不一樣。一般來說,化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主要是針對一些生長快速的細胞,例如頭髮毛囊、腸道黏膜、皮膚表皮和骨髓細胞等;當然亦會刺激腦部感應中心產生嘔吐感覺。可幸的是,大部分都毒性短暫,隨化療停止,身體便會慢慢回復正常。但有一些藥物可能會帶來長期毒性,例如是對心臟有毒性的阿黴素(Doxorubicin)、可引起長期手腳麻痺的紫杉醇(Taxanes)、可引起腎毒性的順鉑(Cisplatin)。   一般而言,在腫瘤醫生指導下使用化療都很安全,因在每一次化療前,醫生都會透過臨牀檢查和抽血結果來評估病人的狀况,經過精密計算以調整化療劑量,確保沒有超過身體所能承受的累積劑量。此外醫生會處方減輕副作用的藥物,例如止嘔藥、止瀉藥、漱口水等,並適當使用抗生素和升白血球藥物來減低感染風險。   正所謂「是藥三分毒,無毒不入藥」,即使是傳統中藥,亦有分小毒中毒大毒或無毒品等級別。有毒的藥物並非不可以用,關鍵是如何安全地使用。化療藥物,若從傳統中藥來看可算是「以毒攻毒」的療法。另一方面,近年研究發現,某一些類別的化療藥物可刺激免疫系統,若然結合免疫治療,有望提升治療功效。   標靶治療——篤癌細胞死穴 標靶治療的原理是針對癌細胞的某一種靶點攻擊,較化療更有針對性,從而減低傷害其他器官。「標靶」,若然用簡單的語言來說,就是「篤死穴」的療法;以肺癌為例,帶有EGFR基因突變的腫瘤,可以用吉非替尼(Gefitinib)、厄洛替尼(Erlotinib)、阿法替尼(Afatinib)或較新的奧希替尼(Osimertinib)治療。這些藥物都是針對癌症EGFR突變這個「死穴」,較少影響其他正常細胞。但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常見副作用有皮膚出疹、口腔潰瘍、肚瀉等,是因為這些正常細胞都類近EGFR。   可與化療雙管齊下 增強療效 此外,有一些標靶藥可以和化療雙管齊下以增強療效,例如治療HER2型乳癌,除了用化療藥物外,亦要加上曲妥珠單抗(Trastuzumab),用來攻擊HER2受體,可大大增強化療的療效。 總括而言,標靶藥有很多種,視乎每名病人的癌症腫瘤特性而定。另外,亦要注意並不是每一種癌症都找得到「死穴」,這個時候就只能靠化療或免疫療法。   近年,隨着基因排序的進步,我們可以將腫瘤基因進行全面排序分析,研究每一個腫瘤的「死穴」。例如本來用於治療卵巢癌的標靶藥奧拉帕尼(Olaparib),可用於治療前列腺癌和乳癌,效果良好。讀者可參考去年12月本欄文章《分子腫瘤專家組 拆解基因密碼 度身設計治癌》。   免疫治療——發動淋巴細胞攻擊腫瘤 近兩三年,利用PD1/PDL1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Check point inhibitors)成為新趨勢。在某些肺癌中,免疫療法比化療效果更好。腫瘤細胞很狡猾,會利用一個信號PDL1,欺騙身體的免疫淋巴細胞,誤以為腫瘤是身體的一部分而不作攻擊。免疫治療就是透過阻斷PD1和PDL1,令淋巴細胞攻擊腫瘤。常用藥物包括:納武單抗(Nivolumab)、派姆單抗(Pembrolizumab)、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等,分別適用不同癌症。現在免疫療法大行其道,差不多每一種癌症都可用;免疫療法亦可和化療一同使用,此舉在肺癌中最為常見。相信在未來兩三年,免疫療法的適用症將愈來愈廣。   治療腫瘤仍有其他療法,例如荷爾蒙治療用於乳癌和前列腺癌。近期網上興起十年挑戰(10 years challenge),治療癌症的新藥物在過往十年,和樓價一樣拾級而上。未來十年將會是抗癌新藥的文藝復興年代,相信不少現在未能根治的癌症,在未來可以治癒的機會將會大大提高。   文:蘇子謙(香港大學臨牀腫瘤學系臨牀助理教授) 編輯:王翠麗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