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質性肺病成因多 可致乾咳、呼吸困難、肺功能轉差 及早發現藥物控制免惡化

肺部中的肺泡是負責氣體交換的重要組織:當呼吸時把新鮮空氣送到血管,並把血管內二氧化碳帶走,讓我們體內的細胞有足夠氧氣,維持器官的正常運作。然而,當肺部組織纖維化,出現間質性肺病,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乾咳等,一直不理會病情肺功能會愈來愈差,嚴重甚至會出現肺部衰竭。間質性肺病是什麼?肺泡之間組織纖維化持續-致患者乾咳、呼吸困難-養和醫院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林冰醫生解釋,「間質」是指肺泡與肺泡之間的物質,當「間質」因為發炎或纖維化而結痂,會令換氣功能受影響,一開始患者的徵狀可能不明顯,但當肺部間質纖維化情况持續,便會導致氣喘、乾咳、呼吸困難等。 Read more

【新冠疫情】近兩周感染新冠病毒者 6歲或以下兒童佔9% 患者留家怎麼辦?專家:家長照顧7個注意事項

【明報專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昨表示,過去14日的個案中,17歲以下青少年及兒童佔約17%,6歲或以下兒童佔9%;呼籲家長安排3歲或以上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她稱數據顯示打針可減低發生嚴重併發症、入院率及死亡率。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表示,對於10歲以下兒童,英國數據顯示Omicron的影響力與Delta一樣,不過整體新冠病毒對兒童影響一般較小,故毋須特別擔心,不過他亦提醒家長密切留意兒童情况。另有4個兒科醫學組織日前發指引,提醒家長及照顧者應觀察留家待入院病童病情有否惡化,也要記錄病童發病日期及時間,留意體溫、進食量、大小便次數及量。若發現病童有呼吸困難、持續發高燒或進食困難等徵狀,應馬上召救護車入院 (附表:家長照顧留家染疫兒童及青少年 7個注意事項)。港大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講座教授劉宇隆昨稱不贊成兒童獨立送院,擔心引起情緒問題,建議若染疫幼童無長期病且家居環境理想,應容許留家並安排醫生遠程視像跟進病情。 Read more

【遺傳性血管性水腫】突發腫脹窒息可致命 罕見遺傳病 藥物以急性處理及長期控制為治療目的

身體不同部位毫無先兆下失控地腫脹,而一旦腫脹的位置是位於咽喉,可以因此堵塞病人的呼吸道,令其在短時間內窒息致命。這種可以影響全身,甚至致命的罕見病,叫「遺傳性血管性水腫」(Hereditary-Angioedema,簡稱HAE),屬一種顯性遺傳病。養和醫院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醫生陳偉明醫生解釋,病人因缺乏一種特定蛋白酶或該蛋白酶的功能異常,在其個別的誘因誘發下,突發出現局部性水腫,醫生一般會按病人情况,處方急性及長期控制用的藥物,來降低病發時致命的風險,以及減少疾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 Read more

轉季氣管敏感或是哮喘發作? 咳嗽、痰多少、喘鳴聲音症狀有不同

秋分開始早晚天氣轉涼,雖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人人戴着口罩,但仍會聽到不少咳嗽聲音,究竟氣管敏感咳或是哮喘發作呢?有人說長時間咳嗽便會變成哮喘?而哮喘患者一定伴隨着氣管敏感?常見的慢性氣管問題又包括哪些呢?即看呼吸系統科醫生的講解。 Read mor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