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歐洲藥品管理局:女性接種BioNTech或莫德納第1、2及加強劑 出現經血增多月經延長 建議列為潛在副作用

【明報專訊】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專家(28日)表示,從臨牀試驗期間、真實案例及醫學文獻,都觀察到女性接種新冠疫苗後出現經血增多或月經時間延長的情况,影響生活品質。EMA稱,這些個案的女性不論是接種第1劑、第2劑及加強劑BioNTech或莫德納疫苗都有,大多數情况不嚴重且屬短暫性。EMA認為,有合理理由相信這可能與疫苗有因果關係。 相關文章:【疫苗接種】50歲以上人士可同時接種新冠疫苗及流感疫苗 長者打肺炎球菌疫苗等的9個問題(更新10月10日) 歐藥品管理局建議 月經大量出血列BioNTech輝瑞、莫德納潛在副作用 EMA建議,將女性月經大量出血情況,列入接種BioNTech-輝瑞及莫德納新冠疫苗潛在副作用清單中。 未有證據對生殖和生育能力造成影響 不過,EMA同時指出,沒有證據顯示女性出現月經失調對生殖和生育能力造成任何影響,又強調接種疫苗好處大於風險。 (法新社/路透社) 相關文章:【安全性行為】經期不是安全期 衝紅燈小心搞出人命 港逾12萬人處方新冠口服藥  港大研究:輝瑞口服藥減兩成入院風險 另外,合資格新冠病人可於醫管局指定診所等途徑獲處方新冠口服藥。港大研究分析本港非住院新冠病人,發現他們在發病初期服用默沙東或輝瑞口服藥後,死亡率分別可降低24%及66%;亦發現輝瑞口服藥可減約兩成入院風險,默沙東則未見顯著關係。研究結果刊於國際醫學期刊《刺血針》。 醫管局回覆稱,至25日已為逾12萬人處方口服藥,約35%獲發默沙東「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65%獲發輝瑞「帕克斯洛維德」(Paxlovid)。 相關文章:【新冠後遺症】康復者持續咳嗽咽喉乾癢現長新冠 中醫:先袪除外感邪氣 飲食作息要注意(養生帖) 口服藥對打齊針者無顯著效用 港大團隊分析今年2月26日至6月26日期間全港逾100萬名非住院新冠病人,其中約11萬名符合研究條件並分兩組,第一組為獲處方默沙東口服藥的近5000人及無服口服藥的近5萬名對照患者,另一組為約5500名服用輝瑞口服藥者和近5.5萬名對照患者,同一組內亦比較服藥與否的分別。 研究發現,默沙東及輝瑞口服藥分別可減24%及66%死亡風險;輝瑞亦可減24%入院治療風險,默沙東則未有顯著關係,同時兩藥均可減43%入院後惡化風險。對已完成接種疫苗者(至少兩針復必泰或3針科興)而言,研究顯示服用口服藥與減死亡、住院及入院後惡化風險無顯著關係。 參與研究的港大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黃競浩解釋,服用默沙東者年紀普遍較大或有其他疾病,加上兩組對照患者體質或不同,故不能直接比較兩藥功效。其團隊數月前亦研究口服藥對住院患者效益,顯示默沙東可減五成死亡風險,高於今次研究,黃稱兩次研究對照患者亦不同,加上非住院病人病情和身體狀况或較好,或干擾研究結果,故亦不能直接比較不同研究之數據。 (新冠疫情) Read more

【乳房疾病】乳腺增生特徵:乳房有腫塊、疼痛 多見20至40歲女性 中醫針藥結合治療(醫食因緣)

【明報專訊】乳房疾病當中,乳腺增生是最常見問題,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特徵是單側或雙側乳房有腫塊,伴隨疼痛,與月經周期、情緒變化相關。很多人不知道乳房也可以針灸,加速乳房周圍血液循環,令胸部氣血旺盛,乳腺疏通,從而令乳房得到充分營養。臨牀上,針灸乳房可治療乳房疾病。 相關文章:【乳癌】時刻關注乳房健康 預防乳癌由健康生活開始(衛生處方) 乳腺增生多發於20至40歲女性  乳房腫塊可疼痛至影響睡眠 不少女士受乳房疾病困擾,或對乳房脹痛、硬塊掉以輕心。當中乳腺增生是最常見問題,這既非炎症又非腫瘤的良性增生,好發於20至40歲女性,屬中醫「乳癖」範疇,特徵是單側或雙側乳房有腫塊,伴隨疼痛,與月經周期、情緒變化相關。腫塊一般大小形態不一,邊界不清,質地不硬,活動度高。中醫以針藥結合,標本兼治,臨牀效果不錯。 陳小姐,21歲,雙側乳房脹痛3年餘;今年初情况加重,曾求診西醫,超聲波檢查顯示雙側乳房均有乳腺增生,激素治療後緩解。最近1個月乳房脹痛甚,睡覺時會痛醒。每當生氣激動及經前1周,均感覺脹痛加劇,甚則不能觸摸。經後脹痛稍緩解,但仍脹滿疼痛。她平素易怒,常無故煩躁不安,睡眠欠佳。經期不準,月經量較少,色暗紅。納少不欲食,舌淡暗紅,苔薄白,脈弦細。 觸診發現患者雙側乳房脹硬,可摸到多個大小不等、圓形質韌結節樣塊,推之移動,壓痛拒按,雙腋下淋巴無異常。根據徵狀,訂立針灸結合中藥治療,治法以健脾益氣、疏肝活血、軟堅散結為主。 針灸以乳房為主,配合手足陽明經、足厥陰肝經的穴位,標本兼治。取穴有(雙側):阿是穴(乳腺增生處)、膻中、乳根、屋翳、天溪、期門,配合手部穴位天宗、外關、合谷,足部胃經穴位足三里,肝經穴位三陰交、太衝,隔日針灸1次,每次留針20至30分鐘。 以中醫經絡來說,乳房屬胃經,肝經上達乳頭。因此選穴除了以局部(乳房、乳腺)為主,也配合遠端穴位疏通肝、胃經的經絡,調節全身整體氣血對治療也很重要。 同時針對患者乳房脹痛甚,肝鬱脾虛血瘀的體質,處方7日中藥,每月經前10天開始服藥,至經期停藥。每日2次,每次1劑,治法以健脾益氣、疏肝活血、軟堅散結為主。使用加味消遙散作為主方,並加香附和海藻等以理氣、散結,乳香、沒藥活血止痛。 此類疾病由七情內傷引發,尤其是失眠、月經失調及乳腺增生等婦科疾病,故問診時應詳細了解患病經過,給予心理疏導,適當消除緊張情緒,提升睡眠質素,有利加強療效。 治療1月餘,陳小姐最初半個月隔日針灸1次,每日服藥;待有明顯改善後,每周至少1次覆診針灸及服中藥。雙側乳房逐漸變柔軟不痛,月經期前後情况也穩定,睡眠胃口都不錯。 每日沐浴後按壓穴位 治療過程中,囑咐患者每日按摩乳房周邊穴位及肝經、胃經穴位,局部刺激乳腺,增進乳房的氣血循環,促進乳房周邊組織的淋巴循環及全身氣血的調整。用拇指腹按壓針灸穴位,每個穴位深壓揉按30下,每下深壓停留3秒,按壓時會有明顯痠脹感。每天按摩,直到症狀完全消失為止。飯後半小時較不建議按壓穴道,在沐浴後全身血液循環較好時按壓效果更好。 每人體質及情况不同,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乳房不適,出現腫痛、硬塊,應及早診治。 相關文章:【經期】月經周期不準、流量多少和顏色深淺 反映身體有問題?中西醫:紓緩經痛6招傍身 文:李騫賢(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校友會、註冊中醫) Read more

【新冠後遺症】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有鼻塞者較難恢復

【明報專訊】由新加坡、美國、英國及波蘭學者共同發表的研究指出,推算全球新冠確診個案中有約5%(約2700萬人)染疫後6個月味覺與嗅覺仍有問題。研究亦指女性較易受影響。國際專家組分析北美、歐洲、亞洲共18項研究的數據,涉及3699名病人,發現約74%患者在30天後恢復嗅覺,學者亦發現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和嗅覺。 18項研究:74%確診者30天後始恢復嗅覺 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嗅覺 國際專家組分析北美、歐洲、亞洲共18項研究的數據,涉及3699名病人,發現約74%患者在30天後恢復嗅覺,90天後升至90%,至於在相同時間恢復味覺的比率則是近79%和約90%。學者亦利用模型推算有多少人在染疫後出現味覺和嗅覺改變問題並持續最少6個月,估計有5.6%患者會有嗅覺障礙,4.4%人味覺有變。 學者亦發現女性較難恢復味覺和嗅覺,而染疫初期嗅覺受損嚴重者及有鼻塞的患者,亦較難恢復嗅覺;一名女性患者向研究員表示,她在初次感染後27個月仍未恢復嗅覺。 相關文章:【快測】港新冠陽性個案呈上升趨勢 BA.5個案全球佔52% 附確診後患者或家人7個注意事項  有個案疫後27月未恢復嗅覺 由於學者分析的研究報告質素參差,數據亦依賴患者自行提供,因此研究人員承認可能「高估」了人們康復情况。研究作者之一、新加坡中央醫院耳鼻喉及頭頸外科主任杜松大(Song Tar Toh)指出,過去研究都發現客觀氣味測試較自行報告可發現更多嗅覺受損的人,因此實際受影響人數或遠高於估計。研究報告周三(27日)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BMJ)。 (衛報/NBC新聞) 冠狀病毒通用疫苗取進展 倘成功 可預防新冠、感冒 另外,英國科學家的冠狀病毒通用疫苗(universal coronavirus vaccine)研發取得「良好」進展,指出疫苗針對新冠病毒棘突蛋白的S2次單位,若研發成功,將可預防感染各種新冠病毒變異株以至普通感冒病毒。 冠狀病毒的棘突蛋白由S1及S2兩個次單位(subunit)組成,分別位於較表面和較深入位置。倫敦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研究員在周三(27日)刊登於《科學轉化醫學》期刊(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報告指出,他們研究針對新冠病毒棘突蛋白S2次單位的抗體是否亦可中和其他冠狀病毒。研究員為實驗鼠注射「Sars-CoV-2 S2」疫苗後,實驗鼠體內產生的抗體能對抗多種動物及人類冠狀病毒,包括可引致感冒的冠狀病毒HCoV-OC43、新冠原始病毒株和D614G、Alpha、Beta、Delta、Omicron等新冠變異株,以及兩種蝙蝠冠狀病毒。 相關文章:【新冠康復者】疫苗通行證第三階段實施 關於兒童、成人、長者、康復者未或已接種疫苗的7個問題 注意康復紀錄二維碼有效期6個月 針對棘突蛋白「S2次單位」取突破 研究員稱,研發一種能夠預防多種冠狀病毒的疫苗是一大挑戰,因這病毒家族有多個關鍵差異、經常出現突變,導致人們產生的保護能力不足以預防再感染,因此人們會重複患感冒,及可能多次感染不同的新冠病毒變異株。有科學家指出,冠狀病毒通用疫苗必須能夠觸發可辨認並中和一系列冠狀病毒的抗體,以阻止病毒進入宿主細胞並自我複製。 研究員指出,以棘突蛋白S2次單位為研發疫苗基礎一直被忽視。報告其中一名作者Kevin Ng指出,對研發泛冠狀病毒疫苗而言,棘突蛋白S2次單位是「頗有希望」的目標,因為比起棘突蛋白S1次單位,不同冠狀病毒之間的棘突蛋白S2次單位更相似;由於S2次單位受突變影響較少,因此針對這部份的疫苗應更有效。 (衛報) (新冠疫情) Read more
X